蚊虫滋生疾病难防?远离夏季困扰,中医送你养生“四宝”
农历五月,古称中夏、午月、雨月、恶月,正值万物生长繁茂、应季果蔬琳琅满目、喜迎麦收之季。
但由于时近盛夏,湿热郁蒸,蚊蝇滋生,百虫活跃,多种常见疾病趁机流行。
因此,在2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特别重视此段时节的疾病防疫和健康养生,创立了辟邪免灾、烟熏消毒、“蓄兰沐浴”等防病养生方法。
并且,还特别把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视为全民健康日。时行在门墙上挂菖蒲、艾叶、青蒿,食用大蒜,或用雄黄辟邪杀菌,甚至饮用极少量雄黄酒。
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把端午节同纪念屈原联系起来,并逐渐将此节变为纪念屈原的专门节日,增加了“划龙舟”、吃粽子、包子或向江河中抛撒粽子、包子等习俗。
时至今天,因人们认识到雄黄有毒,饮用雄黄酒可致中毒,故此习俗已基本免除,但悬挂菖蒲、艾叶及青蒿,食用大蒜的习俗依然时行,且许多人将其视为“四宝”。
一、菖蒲菖蒲,入药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的医药著作中即有记载。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献《荆楚岁时记》中即载有端午时节民间“以艾为虎,菖蒲为剑”,悬于门户驱邪避晦的习俗。
其后尚有把艾草、菖蒲和大蒜并称为“三友”者,即以菖蒲作剑,艾草作鞭,大蒜作锤,避退毒虫,抑杀病害,斩妖除魔,驱毒避邪。在发现青蒿治疟后,又添之为“四宝”。
菖蒲,被称为“天下第一雅草”,一度成为文人雅士有兴栽种把玩之品,苏东坡等著名文学家和诗词学家,多有咏赞。
如苏东坡曾诗赞,“碧玉碗盛红玛瑙,青盆水养石菖蒲”、“斓斑碎石养菖蒲,一勺清泉半石盂”。并称菖蒲能“忍苦寒,安淡泊”。
但菖蒲有石菖蒲、水菖蒲之分,还有菖蒲的变种钱菖蒲。
石菖蒲多野生于山涧溪流和水石隙缝处,植株稍矮小;水菖蒲多生于池塘水草边或溪沟边,植株稍高大,剑叶更长,根茎略粗壮,色微红。
民间在端午期间悬挂于门前的多为水菖蒲。
菖蒲,味辛,苦而气香,性温,属芳香开窍药,功能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多用于痰蒙清窍、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及湿浊蕴阻脾胃等病症。
主含挥发油等成分,具有镇静、抗惊厥、抗抑郁、改善学习记忆和抗脑损伤等药理作用。为中医临床较常用的药物。用量3~10克,多配入复方中用。
阴虚阳亢、出汗较多、遗精滑精者应忌用或慎用。
二、艾叶艾叶,亦名艾、艾蒿、艾草、医草、灸草、冰台,其引作民间的“避邪宝器”和药用的历史极为悠久。
《诗经》即有采艾的记载,用艾煎汤熏洗、沐浴,用艾烟熏进行空气消毒,用艾作为灸条进行艾灸,或用鲜嫩的艾叶作成艾糍粑粑,几乎妇孺皆知。
端午或整个五月将艾悬挂于门庭已成艾的“专利”,3000多年前即有艾叶烟熏的记载,《孟子》中尚有“七年之病,求3年之艾”之说。
艾灸,则有中国最古老而神秘的医术之称,并称可以治百病。丰富的艾和艾灸文化几乎几千年不朽,而且越来越具有扬越之势。
艾叶,其功能独特,既可温经止血、安胎,又可逐寒湿、理气血,常用于虚寒性的出血证,如吐血、便血、崩漏下血、月经不调、痛经、寒湿带下、胎动不安、心腹冷痛、虚寒性泻痢、皮肤疮疡、疥癣等多种病证。
古人尚认为艾叶制成灸条后能“灸治百病”,取其能温通经络、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血色、焕发健康神彩。
艾条点燃后,气味独特,“可沦肌浃髓,温暖如阳,弥久不消”,让人回味无穷。
艾叶主含挥发油和黄酮成分,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凝止血、抗哮喘、抗过敏、镇咳、祛痰、抗炎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药理作用。
但艾叶性温、香燥,内服用量不可过大,且不宜长期使用。阴虚血热或邪实发热疾病应忌用。
三、青蒿青蒿,亦名蒿、草蒿、方溃、香蒿,极为清香雅致,其性偏凉。
功能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多用于温热之邪,损伤人体阴液、夜热早凉;外感暑热,发热烦渴;疟疾寒热;湿热黄疸,以治疗虚热证、中暑和疟疾见长。
主含青蒿素、青蒿酸、青蒿醇及黄酮类、挥发油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疟作用。
在我国晋代著名医家葛洪的著作中,即有了治疗疟疾的记载。当代屠呦呦等科研工作者成功提取了青蒿素,使世界上无数疟疾患者免除了病痛,并成为人们关注和述说的焦点。
青蒿用于驱除山岚瘴气,古已有之,将其与艾叶、菖蒲同挂门庭亦早已有之,只是没有菖、艾二者用之广泛,但近几十年来,用于端午节悬挂逐年有所增多。
四、大蒜大蒜,亦名葫、葫蒜、蒜。既为多种菜肴的极常用调料,也为许多人喜食的食材,更为多种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良药和五月端午餐桌上必备的一宝。
大蒜入药入膳和作为调料的历史极为悠久。
相传三国时蜀国军师孔明率兵征服南蛮,擒拿孟获,不料孟获暗施毒计,把孔明的军队诱至秃龙洞。
只见毒蛇出没,瘴气弥漫,蜀兵皆染瘟疫,尚有哑泉、灭泉、黑泉和柔泉的毒水,人饮之皆死,孔明一时无计,求取于一位隐士。
隐士告以每人口含一叶“韭叶芸香”,即可避难,孔明依计而行,果真全军平安,后有人告知“韭叶芸香”就是大蒜。
大蒜入药,始载于两晋南北朝时陶宏景所著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一书。系百合科植物,药用其鳞茎。其味辛辣,其性温且较燥烈。
功能温暖脾胃而行滞、解毒消肿、杀虫、止痢,可用于饮食积滞、脘腹冷痛、痈肿疮疡、疥癣、肺痨顿咳、痢疾、泄泻,以及虫尧虫病、钩虫病、蛇虫咬伤。
“去水恶瘴气、除风湿、破冷气、伏邪恶”。
主含大蒜油、大蒜辣素、大蒜素等成分,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球菌、真菌和病毒等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被誉为“天然的广谱抗生素”。
可预防流感,治疗感染性疾病,以及驱除人体寄生虫,并具有降血脂、防止血栓形成、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促胰岛素分泌而降糖、保肝、延缓衰老、降低癌症发生率等作用。
但由于其性温热燥烈,有口疮、痔疮、热结便秘者不宜食用;发热性疾病、气血虚弱者、目赤肿痛者、牙龈发炎、咽喉炎患者均应忌食或慎食;胃炎胃痛者不宜食,小儿和孕妇不宜食。
喜食和能食者亦应适当控制食入量。
上述四药虽称之为宝,无论防灾愈病均较灵验,但毕竟各有其性,务须使之用之得当,方能取得更大效验。
(编辑Anne)
推荐阅读: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绍贵
湖南医聊每日分享健康科普资讯,欢迎关注点赞转发。
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一直坐在第一排,孩子就是矮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