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中流传的“自杀式养生”,来测测你中了几条!
近日有报道:
90后“养生小伙”挖野菜种人参:从不吃外卖,也不吃火锅和烧烤。
90后养生练太极:在长沙岳麓区二里半的一块空地上,有88名大学生每天午后都会在这里扎堆打太极拳。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
江湖中流传的90后养生大法
刷微博、刷剧、打游戏伤眼!赶紧滴几滴眼药水!
吃饱后再散步半个小时,刚才这顿肯定消化掉了!
为了平衡,一边暴饮暴食,一边吃健胃消食片!
熬最深的夜,买最贵的眼霜!
啤酒加枸杞;可乐加党参!
抽烟这么不健康,抽完一定要含颗西瓜霜清咽含片!
甚至催生出了高级段位的养生玩家:
很困的时候在咖啡里面泡一颗安眠药!
大姨妈来了,想吃雪糕,最后特意选了红枣口味的!
想吃薯片但油炸食品不健康,特意选了黄瓜口味的,健康点!
就是爱吃火锅!味道好,但好像不太健康!那…吃火锅热,可以出汗!出汗减肥!出汗还可以治感冒!
玩手机怕损坏视力,于是换上了绿色的壁纸!
虽然有些是段子,但许多养生方式都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90后的养生方式又被称为养生朋克(自杀式养生法):一种一边自杀一边自救,一种作死不忘养生、又嗨又丧的生活方式;在佛性青年爆红后,又被形容为佛性养生,一种以“遗世而独立”“一切随缘”为精神指导的养生方式。实际上,二者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对90后继脱发等众多身体危机后养生方式的一种调侃与奚落。
其中“朋克”代表着年轻与反叛精神,“养生”则早已成为老年人的代名词。两者的结合正是90后的某些精神切片,映照出这一群体的精神现状:从“非主流”青年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从流连于虚拟世界的网络游民变为面向现实,为生活焦虑奔波的家庭主心骨。
角色与责任位移的同时,两个不同向度的世界向他挤压,最终呈现出互联网上众多关于90后的文化景观。值得关注的是这一“90后养生”景观的产生机制以及背后的原因探寻
认知不协调催生90后养生boy
这些带有某种荒谬感的养生行为为什么风靡90后?麻辣烫里加根青菜产生的健康错觉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就其说服机制来看,认知失调理论完美契合“养生boy”心理活动。
根据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这些花式作死的养生指南不过是为了避免在健康生活与自由生活上我们的认知出现不协调,用来减轻或重建协调的产物。所谓的认知不协调就是指一个人同时持有两个不一致、不协调、互相矛盾的认知。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出现不协调就会在心理上形成紧张与冲突,从而促使人们设法消除或减轻不协调而重建协调。
在这些养生朋克菜单中,比如关于麻辣烫不健康的认知是根深蒂固的,但想吃的欲望却难以抑制,二者产生的矛盾引起了内心的冲突,为此,青菜就登上舞台,既弥补了不健康的认知,又满足了舌尖上的欲望。于是,90后养生朋克boy们悉心构造出一个只欺骗自己,有健康又有自由的世界:吃麻辣烫不健康,加根青菜就ok!
互联网“养生”景观与分裂的世界
可以说,“养生”景观的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讲与网络疑病症的风行息息相关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其描摹出的90后心理画像:面向不断拉扯着的分裂世界的焦灼。
麻辣烫、熬夜、啤酒与蹦迪是一套符号体系,背后涉及着一种充满活力与不羁的青年生活方式;而与此对立的就是保温杯、枸杞、暖宝宝与秋裤等是另一套指涉稳定与成熟的符号体系,意喻着成人的生活方式。
(符号反转后带来的戏谑感)
在追求自由的青年世界与追求稳定的成人世界中,给予健康的关注度是不同的。对于前者,生活是面向当下的,享受现在是关键,除了少数的生病时刻,健康问题是面向未来的,因此也是不存在的;然而,对于后者,承载着成人世界的责任与焦虑,生活面向未来,健康则存在于现在与未来,意味着现在的养生能够避免以后的身体危机,意味着廉价的养生方式能够抵消昂贵的医疗支出。
健康的生活,掌控你的身体,在不可掌控的世界中,似乎创造出了掌控了一切的幻象。
而夹在两个世界裂缝中的90后们,企图在这两个世界中找寻一个能够彼此协调的点,从而能够在保持本我与立足现实的乌托邦中生活,却最终以“养生朋克”的方式戏谑地宣告了不可能。因此,从某种角度讲,择一向度生活是90后们最后的成人仪式。
又嗨又丧的“养生”方式,恰好映射出我们面向这一抉择的焦灼与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