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调养需因人而异,快看看那种最适合你!
饮食调养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保健时报记者 燕声
《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李欣介绍说,关于“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是指稻、黍、稷(粟)、麦、菽(大豆),另一种是指麻(大麻)、黍、稷、麦、菽。五谷是养育人体之主食。五果指板栗、桃、杏、李、枣,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五畜指牛、犬、羊、猪、鸡等五种畜类肉,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五菜”是指各类菜蔬,能营养人体、充实脏气,使体内各种营养素更完善,更充实。那么怎样的饮食方式才是正确的呢?
温凉平衡
《汉书·郦食其传》:“民以食为天。”《礼记·礼运》:“夫礼之物,始诸饮食。”又:“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灵枢·五味》云:“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可见饮食是民之根本,没有饮食滋养,人类性命堪忧,更谈不上发展。经过长期的发展,人类饮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膳食结构。即:杂食——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主次——植物性食品为主,动物性食品为辅。丰富多样的饮食虽好,但食用也要讲究节制。
《素问·调经论》:“夫邪之生也……得之饮食居处。”《素问·口问》:“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灵枢·玉版》:“病之生时,有喜怒不测,饮食不节。”说明饮食不当将会致病。
现代生活方式的流行,让很多人迷恋冷饮、冰食,以致寒气伤及五脏,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还有一些人,常食用滚烫的食物,造成脏器灼伤。食物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这样才能起到滋养人体的作用。
李欣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水若之寒热,感则发于六腑。”这句话提出了外感与内伤不同的根本原因,意思是,水谷寒热不适,伤胃肠及水谷运化相关的器官。
《灵枢·师传》:“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其是说,饮食也不要过冷过热,而应寒热适中。孙思邈也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香,冷无冰齿。”意思是,食物进口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热的食物不能烫嘴唇,冷的食物不要冰得牙齿酸疼。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到这两点,能生津养脾、呵护肠胃。
健康饮食
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后,常吃肉食已不难办到。很多人贪食肥甘厚味而缺乏运动,导致脂肪集聚过多,出现肥胖、内分泌失调等诸多病症。
《素问·本病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李欣进一步解释说,过食油腻之物,可使人阳气内郁而生内热;过食甜味之物,则易使中气滞缓而不行,导致脘腹胀满。
《素问·通评虚实论》:“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逆发满,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意思是,凡诊断为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粗急发喘逆等病者,如肥胖权贵人所患,则是由于偏嗜肉食厚味所造成的。可见不健康饮食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
“三因”施膳
李欣说,三因指因时、因地、因人。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人要选用不同的食物,才能饮食得当,起到强健身体的作用。
因时施膳是指春季温,饮食的性味喜酸,有助于升补;夏季热,饮食喜苦,有利于清补;暑天湿气重,饮食喜甘,有利于淡补;秋季燥,饮食的性味喜辛,适合于平补;冬季寒冷,饮食喜咸,适合于温补。
因地施膳,《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故东方之城,天地之所识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洌。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芮。故灸芮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摩。故导引按摩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意思是,东方的天地始生之气,气候温和,是出产鱼和盐的地方。由于地处海滨而接近于水,所以该地方的人们多吃鱼类而喜欢咸味,他们安居在这个地方,以鱼盐为美食。但由于多吃鱼类,鱼性属火会使人热积于中,过多吃盐,因为咸能走血,又会耗伤血液,所以该地的人们大都皮肤色黑,肌理松疏,多发痈疡之类的疾病。对其治疗,大都宜用砭石刺法。因此,砭石的治病方法,也是从东方传来的。
西方地区是多山旷野,盛产金玉,遍地沙石,这里的自然环境像秋令之气,有一种收敛引急的现象。该地的人们依山陵而住,其地多风,水土的性质又属刚强,而他们的生活,不堪考究衣服,穿毛巾,睡草席,但饮食都是鲜美酥酪骨肉之类,因此体肥、外邪不容易侵犯他们的形体,他们发病,大都属于内伤类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是从西方传来的。
北方地区的自然气候如同冬天的闭藏气象,地形较高。人们依山陵而居住,经常处在风寒凛冽的环境中。该地的人们喜好游牧生活,四野临时住宿,吃的是牛羊乳汁,因此内脏受寒,易生胀满的疾病。对其治疗,宜用艾火炙灼。所以艾火炙灼的治疗方法,是从北方传来的。
南方地区像自然界万物长养的气候,是阳气最盛的地方,地势低下,水土薄弱,因此雾露经常聚集。该地的人们喜欢吃酸类和腐熟的食品,其皮肤腠理致密而带红色,易发生筋脉拘急、麻木不仁等疾病。对其治疗,宜用微针针刺。所以九针的治病方法,是从南方传来的。
中央之地的地形平坦而多潮湿,物产丰富,所以人们的食物种类很多,生活比较安逸,这里发生的疾病,多是痿弱、厥逆、寒热等病,这些病的治疗,宜用导引按摩的方法。
因人施膳,是指体胖者远肥腻,宜清浅;体瘦者远香燥,宜滋阴生津;阳盛实热之人,宜清热泻火;阳虚有寒之人,宜温热养阳。病患之人,可根据病症的寒热虚实、阴阳偏盛,结合食物的五味、四气升降浮沉及归经等特点来加以确定。
延伸阅读
夏季如何饮食调养?
北京医院中医科 高琰
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湿为长夏主气,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
除上述暑、湿之气为夏令主气外,夏季还常伴火热内生之证候,火热为阳邪,其性上炎,耗伤阴津。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夏属火,在五脏属心;长夏属土,在五脏属脾。根据夏季的特点,饮食调养原则有以下几点:
1
省苦增辛
《千金要方》里说:“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说明夏季饮食调养,除了要着眼于清热消暑外,还要注意不要损伤了脾肺之气。中医认为,苦味入心,夏季少食苦,以免心气偏亢。而吃一些辛味之品,入肺,以养肺气,还具有除湿的作用,适合食用姜、香薷、洋葱等。
2
益气养阴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而气随津泄易造成气阴不足。对于老年人来说,气阴两虚多见,夏季应以补气阴为主。适合食用的食物有:莲子、薏苡仁、扁豆等。
3
清热除湿
夏季湿性最重,湿易困脾,使阳气受损,夏天要多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荷叶、西瓜、苦瓜、乌梅、草莓、绿豆等。
编辑 || 燕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