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神药”------茯苓(慈禧太后的养生圣药)
即使没学过中医,也对“茯苓”这个名字不会陌生,毕竟没听过茯苓这味中药,也肯定吃过茯苓膏、茯苓饼了吧。说实话,一千个人有一千张嘴,我觉得吃茯苓饼、茯苓膏对于我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折磨,不是很喜欢那种味道。
其实茯苓是一种菌,长于松树之下。早在2000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等所著的《淮南子》中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菟丝”之说。关于名字的由来,其实是有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员外生了一个女儿叫小玲,家有一个打工者叫小伏。二人相爱,员外不允,二人外逃山村。小玲因风湿病不能动,更不便起床。小伏见一小白兔,挽弓射中,兔中箭逃至松林而不见。寻至松树旁,见有一大球状物,箭插其上。小伏掘之,其物色白,后煮熟食之,小玲病情好转。小伏便每天采这些东西给小玲吃,小玲风湿得以痊愈。后人将此物名为茯苓,以示对小伏、小玲的纪念。其实这个故事也侧面说了茯苓的一大功效------利水渗湿。另外孙思邈《枕中记》记载:“茯苓久服,百日病除,二百日昼夜不眠,二年驱使鬼神,四年玉女来侍。”可以看出茯苓是健脾宁心养生之圣药。
《神农本草经》记述:“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历代医家、道家,特别是养生家对茯苓特别重视。到了魏晋时代,服饵茯苓以求长生已经蔚然成风。
唐宋时期,食用茯苓之风更盛。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是制作茯苓饼的能手,他的《东坡杂记》记述了他服茯苓的方法。用经九晒九蒸的胡麻,茯苓加白蜜少许,为饼食之,日久气力不见衰,百病自去。
清代,注重养生的慈禧太后经常食用茯苓,并以此赏赐大臣。经研究,慈禧太后养生补益药共64种,而使用率最高的一味便是茯苓。
现如今,茯苓也不止作为药用,随处可见有卖各种茯苓制品的,茯苓膏、茯苓饼、茯苓粥等等,而且茯苓的使用不拘于四季变化,所以用茯苓制作的药膳已经慢慢走进大家的生活。
一天一味药,一日一故事。和我一起趣味识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