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信号失灵,可能是慢性病的根源,这样做可提升身体的信号能力
本文约2600字,阅读需要9分钟,所有结论未经验证,请谨慎阅读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妇科病,是内分泌失调,肥胖,是脂肪代谢障碍,糖尿病,是胰岛素异常。紊乱、失调、障碍、异常这些词语,说的其实是不同系统间的衔接出现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衔接问题?这是个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沟通,其实是件挺困难的一件事。
文字、图片和视频等表达形式的出现,都是为了提高沟通效率,但表达形式不管如何先进,都无法百分百表达出本质。道德经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佛陀也说:不可说,不可说。意思是不管是道还是佛,说出来就变了,就不是佛不是道,所谓大道无言开口就错。世间所有的争斗、烦恼等,都源于我们对他人、对自己和对世界的不理解,这其实就是信息沟通出现了问题。这本是多余的一段话,写在这里试图说明,沟通和衔接是非常困难的。
回到主题。以痛风为例,为什么嘌呤会生成过多,然后排泄又会出现困难呢?如果身体肝肾能够事先沟通好,肝脏的嘌呤多了以后,肾脏就多排泄一些,就不会出现血尿酸升高。如果肾脏负担过重受不了,就给肝脏反馈,让肝脏代谢,少生成一些尿酸,肝脏继续向上游反应,少来一点高蛋白质和高嘌呤食物,这个信息一直传递下去,直到脑子里直到嘴巴上,哪里还有什么嘌呤代谢紊乱呢?
这个假设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身体系统的信息沟通确实是很先进的,而且各系统的调整空间很大。目前发现,人体内有大约75种激素,这些激素都是强烈的信号物质。褪黑素管睡眠,胰岛素管血糖,肾上腺激素管生殖和泌尿,脑垂体激素管所有激素等等。很多难治的病,使用激素类药物,或者直接注射激素,短期效果非常明显,这就是帮助身体发出强烈的信号,身体收到强烈信号,快速反应,所以效果好反应快。这也能间接反映,身体自己的信号机制失灵。
正常情况下,你吃的食物多,胃酸就会多分泌,你吃得少或者不吃,胃酸就少分泌甚至不分泌。但有胃病的人,有的是胃酸太少消化不良,有的是胃酸过多,在消化胃黏膜。出现这个情况,肯定跟身体主管胃酸分泌的信号失灵有关。身边有个道医朋友,常年不吃晚餐,身体特别好,开始觉得不能理解,你不吃晚餐,胃酸到点自动分泌,时间长了会伤胃。后来明白了,身体信号机制正常,你不进食胃酸就不分泌。用进废退,如果长期这样,胃酸分泌的功能会不会下降呢?还是那句话,如果信号机制正常,吃得多,胃酸就多,吃得少,胃酸就少,不吃就不分泌胃酸,根本不会有什么胃病。
再说糖尿病。如果糖多就多分泌胰岛素,糖少就少分泌胰岛素,既不会高血糖也不会低血糖,身体信号机制正常,永远都能做到血糖平衡,哪里还有糖尿病呢?所以,可以这样认为,身体信号失灵,是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关键。因为慢性病,一般不是单独哪一个器官的病,而是多个器官的协作出现了问题。协作,就需要沟通,需要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不妨看看我之前写的关于糖尿病的病理,这里面涉及到大量的信息传递:
吃饭后,身体提取出食物中的营养,血糖就会升高。身体检测到血糖升高,就会分泌出胰岛素,胰岛素是一道圣旨,命令肝脏等器官,回收血液中的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恒定,保证血液的正常浓度。回收葡萄糖有两种方式,一是将其合成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细胞处,分别称之为肝糖原和肌糖原。糖原是一种储能物质。植物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的储能物质就是糖原,所以糖原也叫动物淀粉。有了这种能量储备体,人才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有对应的能量输出。有些人特别不扛饿,很可能就是肝糖原不足。二是,直接进入细胞线粒体处,氧化燃烧释放出能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吃饱了,精力充沛,也不怎么怕冷。
经过正常的血糖回收过程后,血糖在餐后2小时后,会恢复正常。如果血糖回收过程不顺利,血糖会高居不下。当这个情况反复出现,并持续时间过长,高血糖就演变成一种病症。这主要是因为,胰岛素与肝细胞和肌细胞没有做好对接工作。对接工作没做好,有三种情况:一是命令不能正常发布,也就是胰岛素分泌异常。二是命令不能正常接收,也就是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异常。三是命令发了,也接受了,但没有执行好。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只要血糖值还是高的,身体就会要求继续分泌胰岛素,这就会出现医学上的胰岛素抵抗。意思是普通剂量的胰岛素,没什么作用,只有多分泌胰岛素反复强调,这个血糖才能降下去。这些胰岛素用完以后,要被送往肝脏处灭活,并将材料部分回收,供下次分泌胰岛素使用。送往肝脏处灭活的胰岛素多了以后,会加重肝脏负担,如果肝脏没有及时灭活掉这些胰岛素,胰岛素在血液里过高,会出现上临床上的高胰岛素血症。
出现了高胰岛素血症以后,血糖就会降到低于正常值,身体为防止出现低血糖,就会将肝糖原分解,以维护正常血糖。这个情况反复出现,肝糖原储备会减少,不耐饿的情况随之出现。时间再长一些,肝糖原不足以平复过低的血糖值,低血糖症状就来了。当低血糖反复出现时,身体会认为,胰岛素分泌过多,于是会减少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分泌习惯性减少后,餐后血糖就很难降下去,高血糖又来了。高血糖低血糖交替出现,这个叫做血糖波动。血糖波动,最影响的是胰岛功能。胰岛功能受损后,高血糖会成为常态。
任何一种慢病,其实都存在着像上述糖尿病一样的,信号的反复传递和接收。信号是否及时,信号强度是否对等,信号是否被接收,都可影响身体的自我平衡。信号为什么会逐渐失灵呢?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一时难以明白。与其研究它怎么会失灵,不如去研究可以怎么恢复。我那个道医朋友,有常年打坐禅定的习惯。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在公开讲座里也提到,国外的研究证实,人在打坐入定时,大脑局部的血流量明显增加,长期打坐的人,专注力会提高。朱清时自己解释道,大脑神经元,在长期入定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重塑和连接。他自己练了十多年真气,他发现有了真气,人体对疾病信号更敏感。他还说真气是神经元运行时的队列,神经元就是主管信号收发的细胞。
中国八十年代,兴起了一股气功热,包括北大清华中科院这样的地方,一些高知教授也都练习气功。但凡事来得快去得也快,气功热很快就成为过去,不过还是有人留了下来。有位叫做李少波的中医,推行的真气运行法,在甘肃当地特别流行,还进了医院,不少医生护士都跟着学习。中央一台晚间新闻,也对此报道了48秒钟,这个视频在央视网站上还能找到。我看了李少波写的《真气运行法》,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内容非常专业,案例也比较多。鉴于此,我倾向于相信,呼吸、打坐、禅定、冥想等方式,可以帮助恢复人体的灵敏信号机制,让身体各个系统合理沟通,从而达到一种理想的平衡。我认为,真气养生,是区别于氧气、饮食和水之外的,另外一个级别的养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