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讲“天人相应”,小寒话养生有哪些方法呢?
熟悉中医养生的朋友们,大概都听说过中医常讲“天人相应”的观点,也就是随着季节的不同,人们养生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那么到了冬季以后,小寒话养生的话题就多起来了,那么到底有哪些方法进行小寒养生呢?下面我对刚刚到来的小寒,为大家讲讲应该注意些什么。
每年的1月6日前后是小寒节气。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可以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最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这“三九天”又恰在小寒节气内。之所以叫小寒而不叫大寒,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按当时的情况延续至今而已。
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如今各种药膳火锅成了全国百姓消寒保暖的美味佳肴。正因如此,很多人忽略了合理进补的问题,特别是青年人,自恃体强而暴饮暴食,饥饱寒热无度,最终引来无穷后患。
小寒进补因人施膳
说到进补,自古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三季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严寒侵袭,又能使来年少生疾病,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养生目的。在冬令进补时应食补、药补相结合,以温补为宜。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这说明饮食物对人体的作用。小雪节气虽已数九寒天,人们大补特补无可非议,但进补当中不可无章无法,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了解饮食宜忌的含义,元代《饮食须知》强调:“饮食,以养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纵然杂进,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所以在进补时不要被“五味之所伤”,青年人更应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补。
肥甘厚味多食伤身
一般说来,青年人机体代谢旺盛,所需蛋白质和热量较老年人多,而热量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脂肪。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粮食之中,故青年人应保证足够的饭量,注意粗细粮的比例搭配,并摄入适量的脂肪,在选用药膳进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特点,往往有些人因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而招来不速之客——“青春痘”,它给年轻人带来无尽的烦恼。
御寒保暖最宜温补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常用补药有人参、黄芪、阿胶、冬虫夏草、首乌、枸杞、当归等;食补要根据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结合食物之性来选择羊肉、狗肉、猪肉、鸡肉、鸭肉、鳝鱼、甲鱼、鲅鱼和海虾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枣、龙眼肉、芝麻、山药、莲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补脾胃、温肾阳、健脾化痰、止咳补肺的功效。当然对体质偏热、偏实、易上火者应注意缓补、少食为好。
冬季锻炼因人而异
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但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切不可盲目,即使身体强健的人,也要讲究一下锻炼的方式和方法。可每周参加2~3次的健身运动,如游泳、打网球、打保龄球等。平时生活中要经常散步、慢跑、做操等。另外,还应注意室内通风,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总之,小寒养生要因人而异去锻炼,因人施膳去食补。
以上总结了一些小寒养生应当注意的事项,因为小寒虽然比大寒冷得程度稍微小一点,但是按照中医“天人相应”的观点,所以说小寒养生也要格外注意。只有通过合理进补,才会更利于人们抵御寒冬的季节。而且人们习惯小寒话养生,但小寒如何进补也要因人而异,不要随意乱补,想要御寒保暖的话,最宜温补,做到粗细搭配、荤素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