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 “冻冻”才健康
高天烁,许志芳,解放军306医院,航天城门诊部
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 左天宇 编辑
人们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近日来,由于几场秋雨的光顾,北京等北方地区气温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有些地区最低温降到了几度,北京最低温也只有16度左右。气温一天天“跳水”,乍然从30几度高温,过渡到10几度,许多患者急忙换上了长衫,甚至更厚大衣的服饰。自古至今我国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不减衣,秋不加帽”、“热不马上脱衣,冷不立即穿棉”的说法。那么,但要如何“冻”?怎样“冻”才健康?
如何判断是否适合“冻”?
一般地区而且言在初秋时,暑热还没有完全消退,这时早晚温差并不明显,不要因为稍微有些微风就急着加衣服。仲秋开始气温逐渐下降,虽然可以感到一丝凉却不至于寒冷,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是青壮年,可以不要着急添厚衣服。等到十月中下旬,气温迅速下降、早晚温差大,这时就要结束秋冻了。我觉得还是根据个人体质,要是体质差光冻也不管用,还是锻炼去吧!
“秋冻”并不是盲目受冻!
首先,一定要把握好“度”。“秋冻”是为了锻炼自身的耐寒能力,增强身体调节能力和免疫力,但如果气温已经比较低了,还穿的过于单薄,就容易受凉感冒,不利于免疫力的提高,因此,要根据天气变化、自身健康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适当增减衣服,循序渐进地“冻”。
其次,“秋冻”虽有科学依据,但并非针对所有人,一些特定人群最好不要秋冻。一般而言,患有鼻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体虚老人、儿童等人群都不适合“秋冻”,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气压、风速等气象要素变化很大,容易引起旧病复发,或者出现新的疾病。所以,对于有些患者来说,“秋冻”要适度;尤其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来说,不仅不能“秋冻”,反而还要注意保暖。
有哪些部位绝不能“冻”?
“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脚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
腹部 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双脚 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是人体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脖子 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膀 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再次提醒广大朋友,就算对体格健康的人群,“春捂秋冻”也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这一原则就不再适用。秋冻要顺应自然变化,盲目“秋冻”,切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