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举重的核心技术:引膝(Scoop)和第二次拉

文 / 琦哥说体育
2020-12-21 18:36

作者:钟志明

本文主要讲述举重系列动作中,引膝和「第二次拉」阶段的一些发力特点和技术。

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举重的最初三个阶段动作术语,分别是

  1. 第一次拉 : 从地面到膝关节
  2. 过渡/引膝(Scoop)阶段: 膝盖到发力点
  3. 第二次拉: 三关节伸展与耸肩

在抓举、挺举,和它们的衍生动作中,有一个动作术语叫做scoop,也就是上面的第二阶段,中文翻译过来是勺子,这是一个主要由髋膝联结的动作轨迹,有点像拿一个勺子舀起来食物的动作。

这么说其实有点复杂,来看下面的一张动图加强理解。

以上演示的是当我们「第一次拉」杠铃通过膝盖之后,伸膝停止,膝角增至几乎最大(技术极限)时,我们再次回屈膝盖 (re-bends)并且把胸挺起来(躯干垂直地面),这个 承前启后的动作称为「scoop」。

注意观察上面的视频,当吕小军「 第一次拉」结束的时候,膝盖往后退(knee back),保持小腿垂直地面,杠铃通过膝盖之后,应该只是回屈膝盖和挺起胸膛,直到 躯干垂直地面时,髋关节、膝关节、脚踝三关节猛烈的伸展推蹬,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次拉」,这时候杠铃的轨迹就会垂直地往上。

我们还需要注意「第二次拉」时的「发力姿势」(power position)也就是膝盖微屈,躯干垂直地面的姿势。

好的发力姿势,能带来足够的动作安全性和发力效率。

第二次拉时,当躯干垂直地面,脊椎基本上是不会有剪切力的,这时的姿势,能够让我们发挥最大的三关节伸展爆发力。

我们发现,经常有爱好者在做「第二次拉」的时候,躯干是前倾的,这会让原本只是辅助肌肉的腰部竖脊肌等压力过大。脊椎可能会承受不起三关节发力时,所生成的猛烈剪切力而受伤。

此外,躯干前倾的发力姿势,没能充分利用本应该是主动肌的臀腿部肌肉的潜力,这样造成杠铃移动的更多的是背,而不是大腿。

再来看看这个发力的示范,注意爆发点的姿势,在躯干直立时爆发。

一般来说,除非你是举重的顶级大神,发力位置的那一瞬间,也就是髋部是矢状面地往前伸展时,这会让杠铃有点往前摆荡,难以避免会有一点水平方向的发力,举重者有时候会往前跳接杠。

比起水平方向往前的发力,举重更需要的是垂直方向的力量,毕竟水平方向的发力对于增加杠铃的垂直高度是没有帮助的。

总之,引膝和「第二次拉」,需要找到正确的发力时机,并在姿势正确的基础上应用三关节伸展,杠铃就会更垂直的往上移动,这样的发力效率也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