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如果劝劝就能好,要医生干嘛?

文 / 圣安祝青梅
2017-06-27 14:34

当我心情很糟糕的时候,如果有人对我说这几句话,我的内心简直是崩溃的……

“你想开点,多大点事啊!”

——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件我接受不了的事情呀!

“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能开心点呢?”

——我也想啊,可是我就是开心不起来。(低落)

“你要面对现实,振作起来!”

——无语+白眼

这让我想起曹云金模仿郭德纲的一段话:

我最讨厌那种,不知道什么事就站出来劝你大度一点的人,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这种人!你得离他远点,因为他遭雷劈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抑郁症如果劝劝就能好,要医生干嘛?

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吗?就让我勇敢起来。

但,即使如此,我依然会保持微笑:“嗯,你说的没错!”

敢问,就这样的情商,还敢说你能把抑郁症给劝好了?别逗了!

抑郁症如果劝劝就能好,要医生干嘛?

一、你哭着对我说,鸡汤都是骗人的!

医院里心理门诊的来访者经常这样问医生:“我不想吃药,药物副作用太大了,我自己回家多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多调节调节行不行?”这时候,医生估计也是醉醉的。

心理学圈的人都很清楚,市面上很多成功学、星座、励志的书籍赫然摆在心理学的货架上,其实都只是没营养的鸡汤罢了。那些想用看书来治疗抑郁症的来访者最终还是找了医生,说:“看的时候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确实感觉很好,可是没过多久,还是会回到抑郁的状态中去。”

哪怕你找对了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并吃透了,就能把自己治好了?我看也未必。

我见过有的来访者甚至能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说的一套一套的,自以为比医生懂得还多,医生说什么都觉得不对,总是自作主张,反而病情越来越重。

尽信书不如无书。心理医生十几年的专业学习只是靠看书得来的吗?把精神病学专业的教材都背下来,就能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了?别闹!

抑郁症如果劝劝就能好,要医生干嘛?

二、精神病院很可怕?生病了还不去才可怕!

有一次晚上去医院拿些东西,遇到一个送夜宵的外卖小哥,小心谨慎地在医院的走廊里走着,并跟我说,夜晚的精神病院阴森恐怖,实在是太可怕了。

也难怪,近来一些影视娱乐作品只要涉及到恐怖悬疑的剧情,最终的结局都会向精神病靠拢,比如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等等,黑化了精神病院。再加上我们从小被父母长辈灌输的对精神病院的偏见,导致现在很多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不愿意去正规医院就医,更不敢去就医。

在自杀的危险因素中,抑郁症与自杀关系密切:40%的自杀死亡者在自杀时患有抑郁症。与此相对应的是,抑郁症的识别率和就诊率都很低,91%的抑郁症患者从未就医

在北京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近10%的患者有抑郁,而其中只有不到 10%接受过专科诊治。北京的就诊率就如此令人瞠目结舌。更不要说那些还没有建立起正规精神科门诊的保守地区了。

如果感觉不好,因为自己低落的情绪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请及时就医。

抑郁症如果劝劝就能好,要医生干嘛?

三、如果身边有抑郁症患者,我们应该怎么做?

如果能消除对精神病院的偏见,相信医生的专业水平,及时到专业的机构寻求帮助,那我们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那,如果我们的朋友不幸患上了抑郁症,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

你要清楚的一点,你并不能帮助你的朋友消除抑郁。

其次

你要对抑郁症有一定的了解,知晓一些关于疾病基本的常识。

天津圣安医院祝青梅说:抑郁症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那么简单,它是一种令人困扰的疾病,就像感冒,发炎那样,所以也有人说,抑郁就是情绪上的小感冒。它还存在着生理基础,是大脑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化学反应的缺陷,而不是性格缺陷。

得了抑郁症不可怕,怕的是,不能正确认识疾病,一味自责,不愿意接受专业帮助。更可怕的是,身边的朋友还总是劝自己勇敢起来。

第三

你要学着接纳他的抑郁状态,当他感受到孤单难过的时候,只要你愿意陪着他,愿意信任他,接纳他,这对他来说,就是莫大的关怀和鼓励了。哪怕,什么都不说。

如果一定要有所回应。

请你尝试说:

“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也会不好受的。”

“嗯,我理解。”

“我一直都在。”

如果可以,请你给他一个拥抱。

抑郁症如果劝劝就能好,要医生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