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关键词“三年级”

文 / 我与孩子共成长
2017-07-17 21:04

三年级的孩子会出现马虎大意的现象。我的孩子就在期末的时候,忘记做试卷的背面,成绩是B。事后与他分析了原因,数学试卷相对简单,一小时的题,20分钟就做完,也不检查,就这样玩到了下课交卷。出现问题是好事,家长批评,自己也懊悔,孩子到现在没有出现忘了做考题的事情。小学阶段的习惯养成包含着方方面面,时常听到老师说,最近孩子浮躁,沉不下心。原因是此年龄段的孩子,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一是不清楚如何做,二是没有放到心上,三是出现问题后不去总结教训。唠叨是家长反复用的招数,不过不怎么好用。心静的时候,简短的教给孩子三句话,开始有准备,中间有动作,最后有结果。就上面的例子,考试的准备,文具,考试时间,姓名填上、考场位置等,事先都要做好准备,中间按照题目顺序一步步做下去,三是回头检查一遍,交卷。正因为孩子知道了第一、第二,忘记了第三。人的大脑都有个习惯,眼睛会对看到的东西会有一个简化的概念判断,有时候心里会早于感觉器官的判断,先入为主的思维方式是一个准备,有时是坏事,有时是好事,这就是重视与不重视的区别,事情没发生,心理上已经有了预期。比如高考生一听说考试就紧张,害怕,影响到了发挥,遇到事情先不要做评判,就算考过也不做评判。有的人说,臣妾做不到啊!这也源于小学阶段对考试 的态度,考试习惯的养成,也要经过刻意练习,练习孩子如何对待周测,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试。孩子对考试的习惯态度会慢慢形成。为什么到了高年级就不会有马虎大意的现象,因为孩子在成长,纠正后就不会出现,告诉孩子一步一步做,别跳,走快了自然会跑起来,只有跑起来才会跳,原地跳不符合人的学习成长规律。再就是孩子情绪控制方面,发脾气,外露是正常的,情绪背后有原因。人际交往的扩大,分歧也会增多,教给孩子怎样沟通,避免与其他的同学产生肢体冲突,更不许骂人,打骂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能协商解决。有的时候,孩子回家会和家长交流,家长一定问清楚事情的缘由,教给孩子正确的解决方式。原则是先听孩子的想法,哪一些鼓励他做,哪一些直接指出这样做的后果,在就是想一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解决,调动孩子的思路和想法,这就是家长的引导。家庭教育,关键词“三年级”

经过两年的学习,孩子对一些行为习惯有了一定的内控心理,家长会看到好的苗头,家长不失时机的表扬,进而内化到他的潜意识。考验家长的是信心,面对一个个小问题,家长一定相信孩子能够做的更好,你没有信心了,也就放弃了。这种对孩子的信心家长要坚持到孩子18岁,也就是孩子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