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一位“高智商ADHD”的自我训练体验

文 / 健康科学杂谈
2021-09-22 18:27

经过几位朋友的穿针引线,接触到了业内的一位女性精英M女士。

M女士是一位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知名自媒体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位ADHD成人患者,抑郁症病人。

接受了“少年专注力学院”的专访,M欣然表示可以提供一些当年考上985大学,以及事业拓展上的经验给年少的孩子们。

小伙伴们板凳准备好了吗?

01

刚见到M女士时,才发现,原来大名鼎鼎的女作家竟然如此美貌,今年34岁的M,略施薄粉就已经显得气质华贵,我揣测大概是“腹有诗书”的缘故。

M见我惊艳的表情,立马就乐了,她告诉我:在20岁之前,她就是个小镇“野生”少女。

有多野生?比如吃饭时,她能把腿翘在桌上,顺便再抖一抖就更自在了;

和他人聊天,往往人家一句话还没说完整,就会被她打断,也没有恶意,就是着急了话到嘴边非插不可。

在别人眼里,这个女孩虽然显得聪明洒脱,同时也相当没有修养。上大学时,同班那些优雅家教良好的淑女们会用鄙夷的眼神嘲讽M:疯丫头,真没教养。

M女士回忆起当年的尴尬往事,非常坦然地笑说:没教养这个事,一半要怪爸妈,另一半,也要“怪”爸妈。

我惊讶了:为何啊?

“小时候,父母不常在身边照料,小学和中学都是在寄宿学校度过的,学校虽然教规矩,但老师总归管不了那么细致。”

“另一半是因为我有ADHD的基因,这个基因还是从我爸妈那遗传来的,这一半还得“归咎”给父母。”

我get到了问题的重点:“请问,您是一位ADHD患者,又是怎么考上厦门大学的呢?”

M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985高材生,厦大是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是多少家长和小朋友心目中的理想学府。

M对于这个问题显然已经胸有成竹,她缓缓说:“你知道不少ADHD孩子都是比较聪明的,尤其是在他们喜欢的学科上。”

“可是应试教育,没有办法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科啊!”我替广大家长朋友追问了一句。

M笑了:“还是会有办法的,但是得有动力,得有目标。”

M说自己打小学起学习成绩就很一般,能保持在平均80多分的中等水平,因为她完全没办法听课,只是靠自己看书和课外阅读,基本可以完成作业,所以不温不火,唯独作文水平相当不错,一旦遇到可以发挥想象力的命题作文,对于M来说就是正中下怀,ADHD 不受控制的奔逸思维能力,可以无限发挥。

M作文的“创造性”有时候并不被老师认可,因为不是所有“思维正常”的老师都能理解这种天马行空的孩子,但这也不妨碍M的自由发挥,因为ADHD的孩子,常常顾不上体会他人的眼神和意见,大家管这个特质叫“幼稚、没有眼力劲”。

M的学习成绩不温不火地保持到了高中。家长们都知道,小学初中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内容相对还是简单一些,高中就不同了,尤其是数理化。

M说自己第一次高中月考,考了个全班倒数第三,数学40多分,满分150。

看来光靠看课本和刷题是不足以支撑高中生活了,那些奇奇怪的函数,M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感到陌生,既不认识也不理解,“我得听听老师在说些什么。”

但是数学课坚持不到5分钟,M已经从数学老师脸上凸起的黑痣,联想到了大观园里的刘姥姥,又从刘姥姥联想到小时候奶奶给她做的葱油粑粑,连当时的葱油香味都已经非常具体,感动得M口水直流……然后,数学课就结束了。

M看着学霸们听课意犹未尽的样子,心里十分沮丧,那个时候,她还不知道注意力缺陷这个说法,只能默默责怪自己的不用心和不努力。

02

“我从小就是有想法的孩子,虽然想法乱了点,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闯关打怪是我的人生信条。”M说。

如何解决听课开小差的问题,对于一名高中少女来说,是不小的挑战,M说当时她躺在宿舍琢磨了一晚上,研究出了一个方案:

M在自己的课桌前画了一只大象,这只大象长得比较萌,可可爱爱地坐在一间教室里。

等上课时,M先坚持正襟危坐5分钟,坚持得相当辛苦,5分钟后思绪开始发散,飘忽游走,不知道是过了多久,大象出现在了M的脑海中。

M打了一个激灵清醒过来,发现自己此时此刻是坐在教室里,于是重新整理注意力聚焦在了老师身上。

我对于那只大象很好奇,问这里面有何讲究?

M笑笑说:每次脑海中出现大象,相当于给自己一张警示红牌,警示自己该回过神好好专注在当下。就像电影《盗梦空间》里的陀螺一样的功能。

我觉得这个设计相当妙,果然是女作家才能想到的点子。

但是我还有个疑惑:那如果你想不起大象呢?

“不太可能,这只大象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到现在还经常出现,提醒我又开小差了。”

M用这个方法,把自己上课走神的时间,从20分钟缩减到10分钟,再到5分钟,慢慢偶尔飘忽一瞬间,就会被大象拉回。一节课45分钟下来,竟然大部分都被她听见了。

高二那年,M的成绩已经从班级倒数进入到了班级前十的行列,因为自己在文学上的天分,高考那年,她选择了厦门大学中文系。

当然,后来的M已经用写作的实力证明了,即使是985的学历对她来说,也没有那么重要,天分和坚持才更重要。

03

M 28岁那年,,微信公众号的势头正劲,身边很多有文字功底的朋友都开始了写字创业。

M的内心也是蠢蠢欲动,而且老板对M早已看不顺眼。

M中文系毕业后在一家企业的企划部门做着策划工作,常常在部门的策划会议上会有些奇怪的念头跑出来。

部门boss是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士,M这种没有分寸、不懂内敛的文艺女青年,简直就是这些职场中年男领导的眼中钉,肉中刺。

M分析说因为她们的“不合时宜、格格不入”严重刺伤了他们的身为男性和上级的尊严。

M在企划部干得有点憋屈,每天脑海里奔涌的念头没有地方倾泻,就会形成内耗,M觉得自己有些抑郁,有些天严重到几乎起不来床,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可言。

闺蜜建议她该去看看医生了。M去了,去的是精神心理科,医生认为她不仅抑郁,而且是一位ADHD患者。

M震惊了,她生平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竟然是在自己的病历上。

对于抑郁和ADHD一族来说,确诊就已经完成了治愈的一半,至少人们可以正视情绪问题和注意力问题,而且注意力问题,与情绪障碍的共病比例很高。

有数据显示,ADHD患者中,情绪障碍的比例达到25-30%,除了脑部发育和功能上的一些异常之外,ADHD患者对社会生活的不适应,与人相处的不适应,也是导致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原因之一。

M听从医生的指令,吃药、运动、积极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从令自己不舒服的单位离职,开始写自己的自媒体号。

进入到自由写作的领域,对于M来说就像鱼儿重新回到了大海,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坚持。

M减少了不必要的社交,每天10:00 上床休息,早晨6:00起床先码字3000,等完成这个任务往往已到中午,等午饭、午休后,再开始阅读、写笔记,准备第二天的稿件选题,晚上除了写稿,偶尔赴赴闺蜜之约,虽然枯燥,但是M自得其乐。

M的自媒体号粉丝从10个,到20,再到200,一年后,一篇十万加的爆文,为她吸引来了上万粉丝,后面的增长速度就成了指数级。

朋友们千万不要理解为这个事情有多容易,而轻易去离职创业。M形容自己从一头秀发的妙龄女郎,险些秃成了中年大妈,发际线堪比杨幂。

持续写作和自娱自乐式的创作不同,要对阅读量有追求,要对自己积累起来的用户和粉丝有交代,对他们有价值有帮助,所以M需要不断学习,找适合的选题,输入再输出。每周阅读至少3本新书,高质量地写出3万字。

M一直单身到了32岁,才惊觉自己该找个男友谈谈恋爱了,于是招了几位员工,开始了新媒体公司的创业之旅,将24小时的自由职业变成了规范的公司化管理。

如今M已是身价千万的女作家、女企业家,有30人规模的公司,有几百万的粉丝,已经出版3本书。

当年嘲笑她疯丫头的大学室友们,要么是企业高管、学校老师、或是全职太太,M选择的生活方式,是最精彩也最辛苦的那一种。

聊到最后,我问M:如果回到18岁,你还会选择这样的人生吗?

M的回答非常精彩:

“其实不是我选择的人生,而是我的天赋代我选择了我的人生。ADHDer很难专注,但是遇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也会过度专注。

所以有句鸡汤,我后来发现其实很有科学道理:令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赋所在。

对于学生朋友来说,你要有一个目标,即使现在为了考试要学习一些你不感兴趣的内容,也要记得,这是在为你走向“天赋道路”所需要付出的代价。生活嘛,总会有代价!”

不知道这个故事对你有没有帮助,喜欢的话,不要忘了关注“少年专注力学院”,一起学习成长。

作者简介:

南小姐,医学院毕业,曾担任科技企业COO一职,并曾作为知名自媒体“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洞见”、“每晚一卷书”、“女儿派”的原创作者发表众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