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冠疫苗的注射,如何调整心理,正确应对?

文 / 答摩
2021-05-11 18:23

持续一年多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上依然肆虐,一些国家陷入多轮次的封闭——解封——疫情反弹——再封闭的循环之中,其中甚至有国家日均增加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屡创新高,而我国在党中央的正确指挥和公民的统一行动下,国家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但是局部地区仍然偶有波澜。而我们曾经热切期盼的新冠疫苗的接种真正到来的时候,犹豫不决打还是不打有之,“果断”的找借口逃避接种者也不少,个别人甚至说要等待有进口疫苗再来打。钟南山院士、张文宏教授多次呼吁民众尽快接种疫苗,张文宏甚至说出害怕接种新冠疫苗是人性的问题,不是疫苗的问题,尽管我国接种的人次绝对值不小,但是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距离达到群体免疫需要的60%—70%的标准仍然相距甚远,那么,面对看似风平浪静的现在,我们怎么才能够放心的“一起苗苗苗”呢?

1. 居安思危,抵御防疫疲劳。国外风雨飘摇的防疫形势,依然会有人出现防疫疲劳,而在一片祥和及经济强劲复苏的中国更是如此,甚至一些人还质疑局部疫情反弹时反复全员查核酸是一种浪费。相信武汉的抗疫的艰苦卓绝大家还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彻底战胜新冠肺炎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接种疫苗后的集体免疫,我们一定要预感到危险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再次来临,我们真可能一不留神就成为防控环节中最薄弱的一环。所以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忧患意识之下我们该做些什么显得尤为重要。

2. 趋利避害,为所当为。每个人的心理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遇到好的事情都愿意往前凑凑,遇到坏事往往都躲得远远地,这是人性使然。但是我们的认知评价系统一定不能出现偏差,将打新冠疫苗当成一种危险或者对身体有着严重损害的事情,而反智、反科学以及将防疫政治化是一些我们曾经仰视的发达国家不断在做的事情,这些反面教才完全可以当成我们自己的经验和汲取的教训,以免使自己有朝一日陷入危险境地。所以,及时接种新冠疫苗是趋利避害的正确选择。

3. 不信谣,不传谣。国产疫苗在世界多个国家取得了良好的防疫效果和安全性,但是一些敌对势力一直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疫苗接种工作和对外防疫援助,、将国产疫苗污名化的举动远未停歇,所以我们要多看主流媒体以及有良知的国际媒体公正报道的疫情新闻特别是新冠疫苗接种的新闻,不信谣、不传谣。以免自己产生误判和焦虑、恐惧。

4. 避免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情结。有强迫人格特征的人经常会说,万一有问题怎么办?总想把各种风险完全降至零。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情,疑问与不确定永远是未来世界的以及各种事情重要特征之一,很多事情无法做到绝对的放心,所以,带着不确定、不放心去注射新冠疫苗是打消顾虑的最有效的策略。随着国内外接种中国疫苗剂次的不断增加,相信我们的信心会与日俱增。

5. 安全岛思维。我国相比较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最早走出疫情的阴霾,无疑像是一个巨大的安全岛,但是我们不可能一直不打开国门,假如应对不当,这种安全就是暂时的、可变的。我们及时注射新冠疫苗,可以使我们的社区、学校、家庭、个体形成一个个小小的安全岛,因为只有大小环境和我们的个体相对安全了,我们心理的稳定化才能够真正到来,我们才能更加专注的做好我们的事业和学业。

6. 倾听已接种者现身说法,降低心理防御。主动接触身边接种过新冠疫苗的熟人朋友,听听他们经历了什么和感受如何,以打消顾虑,降低心理防御。笔者已经完成过两剂次的新冠疫苗的免费接种,无任何不良反应,事情的真相其实很容易获得。当然,即使完成疫苗接种,正常的防护措施一点也不应该疏忽。

7. 升华接种行为。只要有一个国家新冠疫情存在,我们人类就不能高枕无忧,而随着病毒传播时间越来越长和范围越来越广,变异病毒越来越常见,所以,我们现在接种新冠疫苗,对国、对家、的我们个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抗疫战争远未结束,我们依然应该像一个个枕戈待旦的战士,只要健康允许,我们每个人及时接种疫苗,符合国家、家庭、个人、和现实的需要。也算一种我们的一种贡献。

总而言之,现阶段新冠肺炎仍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但是有大量的证据表明,注射新冠肺炎疫苗对罹患新冠肺炎的致死率的预防达到了百分之百,也会大大降低感染率,也会大大降低重症新冠肺炎的发病率。所以,在进行医学评估后,请及时注射新冠疫苗。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指导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张建宏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