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为什么选择自杀?4个原因很现实,不止是没钱治疗

文 /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2021-04-22 00:24

“对不起,我实在撑不下去了,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天都仿佛生活在深渊里,想爬爬不起来,想逃逃不出去,看着笑容在你们脸上消失,我心里也很不好受,不想拖累你们了……这个决定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不要太伤心,就这样吧,不再见了。”

2021年4月5日,留下简短几句话后,42岁的宋女士躲开家人,从医院住院大楼12层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据悉,宋女士于2019年10月确诊癌症晚期,虽然经过手术和化疗治疗,但效果一般,病痛明显,此前就有萌生过自杀念头,而这一次,家人没能将她拉回。

癌症患者自杀现象需重视

广东省某学校附属医院:去年跳楼死亡患者4例,全部当场死亡;

广东省某大型三甲医院:5年来跳楼死亡人数近20人,仅1例连夜上手术台抢救过来,其余全部死亡;

坐落在荔湾区的广州市某三甲医院,50%以上癌症晚期患者产生过轻生念头,平均每年2例跳楼死亡,部分人欲采取自杀措施被发现挽救。

……

2019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一项追踪了20年的英国研究显示,对470多万的癌症患者随访过程中,共有2491名癌症患者因自杀死亡,占死亡病例的0.08%。研究者认为,在确诊后最初的6个月,患者缺乏足够的心理支持,让他们更趋于轻生的念头。

许多癌症患者在确诊后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治疗过程中需同时忍受躯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本应生活光明,却在刹那间遁入无底深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获得专业的心理帮助,很容易让患者选择“短痛”来摆脱痛苦、寻求解脱。

是什么让他们选择自杀?4大因素很现实

有人说,不少医护人员行走时都会习惯性地绕开住院部,因为他们说不准,不知什么时候楼上就会跳下一位癌症患者。

有专业研究数据显示,癌症患者人群的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的4.4倍。癌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原因与疼痛、经济、心理、情感支持等有关。

·病痛折磨

广州某省级三甲医院保安大队的陈队长刚挽救了一位患者生命。在下午4时,正在巡逻的他看到一位身穿蓝白条纹病人服的男人一直在4楼天台徘徊行走并往下探视。陈队长发现患者满面愁容,脖子和手缠着纱布,意识到可能是患者要跳楼!于是立即报警。

“我们把他扶上来后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干,他说自己得了鼻咽癌而且癌细胞已经转移,‘化疗实在太辛苦了’,想死了算了。”陈队长说。

癌症患者无论在治疗过程中或后续的康复期间,都很大程度上会遭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生理痛苦。以肠癌为例,一个晚期病人需先化疗,然后进行手术切除,过程可能需要10次左右的化疗,期间过程无法判断癌细胞何时会凶猛发作,患者的身体状况也会越来越差。大便无法排泄,肠道扩张,积气积液,严重的可以把肠管撑破,肠穿孔。

“很多情况下,癌症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可能诱发自杀观念。”心理咨询师邢丽丽解释,生理痛苦及心理打击,是癌症患者自杀的主要因素。


·经济负担

“治病已经花光了钱还欠很多债。”这是许多癌症患者家庭的真实写照。某医院的一位肿瘤医生沉痛地告诉广州日报记者,经济因素虽现实,但绝对是占患者自杀主导因素的第一位。

据肿瘤医院医生介绍,不同的患者或者不同分期的肿瘤可能采取的治疗方案不一样,费用差异很大。至少可能是几万元,也有可能是十几万元甚至更多。

无力承担巨额治疗费用的患者,很容易在困难中选择极端方式,无论是觉得求救无门,还是认为自己拖累了家庭,他们常认为自杀或许能够在困境中扯开一条出路。

·心理脆弱

不同治疗阶段的癌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疾病认知、心理反应。尤其是对癌症缺乏认知的患者,普遍将癌症视为绝症,认为不如早点死算了。

有肿瘤科医生表示:“国人恐癌心理特别强,国外没有医生、家属会瞒着病人不告诉其患癌,但在国内则很多家属央求医生怎么也不能告诉病人患癌。”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对癌症的承受度比较弱。

恐惧、绝望等情绪若一直笼罩在患者心头,很容易导致患者失去理性,选择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缺乏关怀

“久病床前无孝子。”在医院,不少医生早已看遍人间冷暖,“有的亲属本来与病人情感‘深厚’,一旦得知病人时日不多就立刻变脸。”医生说病床前,甚至还听过他们讨论分遗产!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刘芳教授表示,癌症患者在出现躯体症状,并且感到丧失尊严,失去社会角色和生存意义时,自杀的风险特别高。

面对癌症,需要医治的不仅仅是身体

癌症患者的自杀风险因素是综合性的,对于可调控的风险,我们应该给予更多关注。

广州市中医院张华教授认为,预防癌症病人自杀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开展临终关怀。张华呼吁,多一些人文关怀,患者自然就会“求生”。

临终关怀并非是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患者在将要逝世前的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

张华认为对于癌症晚期患者而言,治疗本来就是漫长的抗战,周期长、花费高,整体费用肯定比普通疾病高,个人往往难以承担。这个时候,一味地增加物理治疗对于患者身体已经无明显起效,在生命最后的阶段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国内著名精神心理专家于恩彦在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时表示,成人癌症患者因抑郁情绪可增加39%的死亡发生率,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抑郁,且他们从未接受过心理测试或药物矫治。

“不少医院把肿瘤患者心理干预的重点放在临终关怀上,但在我看来,应该从确诊那一刻就开始,并且贯穿诊治过程。”他坦言,心灵陪伴也属于癌症患者的治疗的关键一环,正确的心理介入,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的同时,也能协同改善躯体疼痛等问题。

治疗癌症,不仅仅是解除患者生理上的痛苦,延长他们的生存期,患者的心理健康也同样需要关注。癌症治疗,需要人文关怀,让患者活得有价值、有意义、有尊严,即便时日无多,也能无痛苦、无牵挂,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参考资料:

[1]《癌症自杀“心”药医 | 人一生约有20次患癌机会,有的患者却选择自杀》.医师报.2019-11-25

[2]《一家医院5年跳下近20癌症患者》.广州日报.2007-03-29

[3]《癌症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4倍,专家:确诊后可心理干预》.澎湃新闻.2020-09-1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