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季节变化担心病情复发,家属如何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实现自控

文 / 白衣天使方大头
2021-02-23 18:19

春季冷暖空气频繁交汇,时寒时暖,一般来说,每年春季精神疾病患者的门诊量都会新增20%左右,发生人数较多集中在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焦虑症等患者。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家庭都苦于患者病情加重,但出门难的境况,往往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尤其是对于病程比较长的患者来说,复发率特别的高。

精神疾病之所以在春季高发,主要是受到春季气候与患者之间的间接影响。春季气候多变,气温、气压等变化无常,当气温较暖,人的精神就容易疲倦,烦躁不安,极易激怒,当气温较冷,人的精神则会沮丧,神情恍惚,坐卧不安,尤其是春季气压较低,人感觉比较压抑,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并且春季比较潮湿,容易影响到患者的睡眠,干扰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另外在春季,白昼会逐渐开始变长,患者的新陈代谢旺盛但睡眠相对减少,这时体内的激素或神经递质水平也会相应调整,这也是造成精神疾病春季高发的原因之一。每年因季节变化或环境因素而导致病情复发的患者数不胜数,因此每到季节交替时,家属就会十分担心患者病情出现变化。

精神疾病患者对季节变化反应敏感,易使得旧病复发,病情加重或恶化,主要表现在:

一、复发次数越多,症状缓解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有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第一次复发,缓解的时间平均需要47天,第二次复发则延长到平均76.5天,第三次复发,缓解症状的时间则平均需要130天,可见,复发的次数越多,治疗也就越困难。

二、复发的次数越多,维持治疗时间越长。首次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建议维持治疗至少1年,复发患者为2~5年,严重的患者需要长期维持。

三、反复发作,会对大脑造成损害。影像学研究显示,精神疾病患者的大脑灰质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减少,这会造成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逐渐加重。

四、反复发作,影响社会功能。病情复发造成患者学业或工作中断,错失求学、就业的机会,多次发作会使得患者难以回归到原有的生活或工作状态。

因此,家属要特别注意春季精神疾病复发的预防。对于病程较短,服用药物有效的患者,家属要注意其睡眠状况与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特别是不要随意的减药或停药,特殊时期需要谨慎对待;对于病程长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如果药物控制不住症状的发生,则需要及时更换治疗方案,在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的情况下,第五代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能弥补药物的不足。

精神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病程一旦超过三年,部分患者就会出现药物治疗效果差,无法控制精神症状的情况,从而无法像同龄人一样正常生活。面对以上问题,相信每一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都深有感触。针对难治性精神疾病的治疗,与药物治疗不同的是,一般药物治疗需要2-4周才能起效,但手术无需层层转化而是直接对引起精神症状的病灶进行调控,使得神经递质趋于平衡,起到持续治疗的效果。

手术的靶点主要集中在边缘系统,以控制和改善或消除异常精神症状为目的。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立体定向技术和计算机导航系统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使得靶点的定位更加的精准,大大的减少了误差,确保患者的安全,术后一般不会出现人格、记忆、智力等方面的改变。

通过手术治疗精神疾病,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从病理上消除暴力攻击行为;

2、减轻精神疾病复发的严重程度,减少复发次数;

3、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恢复亲情感;

4、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某些精神病理症状,能起到很好治疗效果;

5、对幻听、妄想等疗效显著,使患者逐步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生活。

总而言之,对于每年季节交替病情复发需住院的精神疾病患者,应该提高警惕,必要时可寻求精神外科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