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用于双相抑郁的急性及维持期治疗:CAPE-BD研究简报|研究速递

文 / 健康长道
2021-01-22 00:18

长期以来,抗抑郁药在双相抑郁治疗中的角色始终存在争议。在患者抑郁症状突出且治疗选择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医生选择联用抗抑郁药解「近渴」,而患者的病情也经常随之好转。

然而,抗抑郁药在其中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仍需高质量的安慰剂对照研究加以澄清。

研究简介

作为老牌SSRI类抗抑郁药,西酞普兰循证学证据丰富,总体疗效及耐受性良好。为评估联用西酞普兰在双相抑郁急性及维持期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心境障碍领域知名学者Nassir Ghaemi博士及其合作者开展了CAPE-BD研究,近期发表于J Clin Psychiatry。

CAPE-BD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设计,于2007-2014年间纳入119名满足DSM-IV双相障碍 I 型或 II 型抑郁急性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入标准心境稳定剂+西酞普兰治疗组及标准心境稳定剂+安慰剂治疗组,治疗6周。

研究主要转归指标为急性期疗效,次要转归指标为随访1年内的维持期疗效,使用Montgomery-Asberg抑郁评定量表(MADRS)及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躁狂评定量表(MRS-SADS)评估。

经过6周的急性期治疗,

西酞普兰组患者的MADRS总分(平均±SD)由基线时的27.4±9.1下降至13.1±8.4,安慰剂组由27.4±7.3下降至15.2±9.9,两组差异既无临床意义,也无统计学意义

。维持期疗效方面,联用西酞普兰同样不显著优于联用安慰剂。

急性躁狂/轻躁狂发作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而双相 II 型患者的转归并不优于 I 型患者。维持期治疗期间,西酞普兰组患者的MRS-SADS评分总体更高,尤其是呈现快速循环病程的患者。

结论

作者指出,本项研究拥有足够的效力以指导临床,而非停留在统计学层面。结果提示,相比于联用安慰剂,在标准心境稳定剂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西酞普兰未能为双相抑郁患者带来具有临床意义的显著获益,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维持期治疗。并且,维持期使用西酞普兰加重了躁狂症状,尤其是快速循环的患者。

一个相对较好的消息是,急性期联用西酞普兰未加重急性躁狂,总体上接近「无功无过」。

文献索引:Ghaemi SN, Whitham EA, Vohringer PA, Barroilhet SA, Amerio A, Sverdlov O, Patkar AA. Citalopram for Acute and Preventive Efficacy in Bipolar Depression (CAPE-BD):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 Clin Psychiatry. 2021 Jan 12;82(1):19m13136. doi: 10.4088/JCP.19m13136. PMID: 3343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