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不要和戒烟成功的人交朋友,因为他们“理性过剩”

文 / 第一心理
2020-12-09 09:56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我们生活当中存在很多人,被称之为“老烟枪”。这是因为他们对于抽烟这一行为的依赖比较大,有的人甚至一天会抽多达两三包烟。

所谓日常生活中的“烟瘾”,指的就是他们的内心。既然叫“瘾”,那么很明显就是一种难以自制的依赖性了。

为何会产生依赖呢?因为人们在吸食香烟当中的尼古丁等物质时,会被大脑中产生的名为“多巴胺”的物质所吸引,陷入这种快感之中,然后渐渐的对这种快感产生依赖。

所以一旦一个习惯了抽烟的人,你问他对于快乐的看法时,他对于生活当中其他的快乐的看法甚至都会产生变化。并且类似于一些物质的成瘾性,一旦离开了香烟,这些人会变得慌乱,不知所措。

所谓“戒烟”这一行为,往往都是比较徒劳的一种行为。就是因为这种依赖性实在是难以解除,很多人会对此甘之如饴。当然,也并非无人能够做到这一件事。

戒烟这件事,其本质还是和自己原有的性格和生活习惯“say goodbye”。这种事情尽管理论上存在可能性,但是很难有人能够做到。因为想战胜自己的“舒适区”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尽管很多人明白这些事情,却还是成为了“明白大道理却过不好一生”的人。

对于自己的控制能力

其实很多事情无论是戒烟也好、节食减肥也好、还是最近流行的所谓“戒糖”也好,都是一种对于自己原有生活的摒弃。说白了,甚至类似于一种对于自己的“虐待”。

我们经常说,人的一生往往就是在战胜自己的过程当中,那些能够战胜原先的自己的人,往往都能够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做到最好。

首先,既然是戒烟,那么所谓“戒”,当然只能是抽烟者本人亲自执行,外人是无法替代的,所以天大的苦,也要自己去面对。

所以戒烟的人一定要能够下定决心,和之前的自己彻底告别才行。也许此时会有人疑惑,这样的人为什么不适宜交往呢?他们有着坚定的决心,应该是很好的人才是。

因为在下定决心去做某事的一瞬间,个体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在此期间,与一切无关的人与事划清界限。

所以在这种相对“绝情”的前提下,他们做事难免会有些考虑不周。比如说对于一个想要戒酒的人,假如他下定决心要戒酒,那么这就意味着他们很清楚一点:之前经常互动的那些“酒友”们应该很久看不到自己了。

除了在这个方面,与之前关系密切的群体们相处存在一定的隔阂之外,往往还会将戒除某种习惯的过程作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关键,甚至会经常拿出来炫耀。

换言之,这样的人即使不处于戒除某习惯的过程当中,往往也会显得十分执拗和固执,当两人在某件事上存在分歧时,他们一般都是那种当仁不让、寸土必争的形象。

理性的“过剩”

那些能够成功戒烟的人,在这一过程当中,势必会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甚至会在这一过程当中失去很多东西:耐心、信念、以及一些具体的事物。所以这一过程是十分值得铭记的。

这一这一场以的“理性”为基础的、常人难以理解的戒除之旅,会让经历者成长许多,可以说是脱胎换骨。

但是对于那些戒烟的人来说,原本只能通过烟草中的尼古丁才能达到的快感在之后再也无法回忆,想必是十分难以接受的。

在这一过程当中,由于一切事情都是为了戒烟而让步的,所以难免会得罪一些人。很多人可能会发现,戒烟成功之后,身边原有的朋友却会失去许多,就是这个道理。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sychological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