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如果你出现这三大迹象,说明你是一个高度自律的人

文 / 第一心理
2020-10-21 20:44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自律对一个人来说格外重要,在个体的成长中可以看见自律与不自律的差距。

生活中无非就两种人:一部分人总可以将自己制定的目标按时完成,而另一部分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永远会选择丢给明天的自己。

或许在年幼时,我们都曾不懂为何有些人总是自律大于娱乐:为了保持美好身材,可以戒油戒盐,拒绝一切会发胖的食物;为了理想的成绩,可以每天被六点的闹钟叫醒,绝不赖床。

这些人往往会成为大众眼中的“独行侠”,因为要做到自律实在太艰难了。但能坚持自律的人,最后都达成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对他们而言,自律只不过是一场人生修行罢了。

每个行业里的顶级领袖都是自律的代表人物,自律能够带一个人通往高级人生。

就像大家都羡慕的童颜——钟汉良,出道至今20多年,容颜却依旧抗打。不仅逃过了中年发福定律,甚至连精神状态都十分饱满,很多女明星也忍不住向其讨教保养的秘诀。

当大众得知他的日常生活时,都纷纷表示震惊,原来美好的生活背后,与自律是分不开的。

他的早餐永远只是简单的吐司加蛋,午餐则是满满一盘蔬菜,到了易发胖的晚餐,更只有蔬菜沙拉与小麦点心相伴。

果然,有了自律能力的人,没有什么事情是无法完成的。那么,什么样才能称为高度自律呢?

能够专注的人

很多人之所以无法自律,是因为他们总是无法专注,很容易分心,难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当这类人准备好扎根于一件事时,只要他们身边出现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转移注意,从而分心。

其实,不能专注无非是因为无法在两个事物中做取舍。为了让自己能够专注,最好的办法便是静下心来,努力思考这样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主要想坏的方面。

例如,你此刻不学习只是沉迷手机的话,虽然内心快乐,但之后只能感到无尽的空虚。因为你并不是真的想要玩手机,而是想要逃避学习上的痛苦罢了。

如果你能接受这种结果,就不要在他人成功时,懊悔自己为何不努力。倘若你无法承受挫折,就多想想失败后的自己。

这样一番思想斗争下来,你的大脑自然会重新启动。如果你能坚持完成所制定的目标,那么无疑你是个高度自律者。

总能将一件事做到极致

其实,高度自律的人大多是隐形完美主义者,在生活中与各种事物较真。不满意自己的身材,便拼命锻炼。当一件事已经完成得很好时,他们却还认为可以有更好的方法。

许多人自律失败的原因,都是心心中的杂念太多。什么事都想做好,于是总是同时进行多个事务。

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分散完成多项事务产生的疲劳度,一定高于专注某件事时的疲惫。

真正能称作自律者的人,会对一件事情产生无尽痴迷,认准了便埋头苦干,眼中只有一个终点。

时间的敏感患者

高度自律的人,内心对时间是有着紧迫感的。记得有一次,记者向比尔·盖茨询问其管理微软的秘诀,他答道:“很简单,我的工作时间精确到5分钟,包括接受您的采访。”

普通生活的我们可能无法感到时间的紧迫,但那些细微的时间只要积累到一个度,也可以成为成功的资本。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罢了。”

成功永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样简单,都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起来,这才能让你在众人面前显贵。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不浪费自己的生命,也是对自己的一份尊重。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Ryan, R. M., & Deci, E. L. (2006). Self-regul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human autonomy: Does psychology need choice, self-determination, and wil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4, 1557–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