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之所以不自信,是因为懂得自保

文 / 第一心理
2020-10-10 13:23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现代社会里,自信被吹捧成为一个人重要的品质。人们意识到自信可以强有力地感染他人,提高成功的概率,因此,自信的地位也就随之上升了。

但每个品质的地位提升都会伴随着负面影响,比如过度自信带来的盲目决策、强壮自信带来的尴尬表现等。

这些负面影响来源于对自信的片面理解,深刻理解自信的根源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决策。

自信与不自信紧密联系

自信的反面是不自信,自信和不自信是一对孪生兄弟。从表象来看,自信和不自信是感觉表象,既可以伪装也可以由内而外散发,才能产生真正的影响力。

由事件引发的真实感觉往往会引导正确的决策,也就是说一个人表露真实自我时,既有可能自信也有可能不自信。

自信和不自信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他们来源于同一个“母亲”——对自我掌握事件的确信度

当人做一件事有过成功的体验后,在这个事件领域的自信度会得到提升,反之则下降。所以,一个人不自信说明他不能得心应手地处理这个事件。如果在此时佯装自信,往往会把事情搞砸。

其中,事件的细节决定了结果,专家之所以能够把一个项目快速推进,是因为对细节的了解和把控非常精准,这种对细节的确定感是自信的基础来源。同理,不自信来源于对细节的模糊感。

关于自信的逻辑是——对事件细节的把控产生了自信,自信又反过来让更多的人相信成功性,进而得到更多帮助,最后促成了成功。

这样的成功体验进一步给自信提高确信度。而大多数人的逻辑是:不管事件如何,我得表现出自信,进而让别人相信我。殊不知由于没有事实基础,潜意识里的不自信会在不经意中暴露。

如果你想要成功,就必须排除掉所有不自信的现实来源,才能把不自信变成自信,而不是假装不知道自己不自信。

从另一个角来说,不自信也说明你无法完成这个事件,或者你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完成这个事件,不自信的信号会提醒你:这个事件对你来说有雷点,请谨慎行动。

感性控制

忽略不自信的感受恰恰是一种错误的选择,相对于人类生存发展史来说,理性发展史非常短暂。

这也就意味着,面对过于复杂的情况时,人类的理性无法在短时间内权衡利弊,感性才是最精准且快速的。

感性控制第一反应往往是对事件的最佳判断,当你发觉自己有不自信感受时,给自己更多的时间考虑会比直接决策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人能够及时感知不自信,他的决策会对自己更加有利,不会因为冲动而后悔莫及,是一种自保的表现。

在某个领域,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即使能力很强,仍然比较谦虚、不自信,说明他对自己和环境非常了解,知道如何保全自己。

这样的人并不多见,大部分人的不自信是一种本能感觉。如果我们将视角无限放大,从家庭到专业领域、全国领域、全球领域,最后到宇宙领域,人类的不自信会越来越大。

这个角度可以精确地解释,为什么在现实人类可运用领域里,能力越强的人反而越谦虚。他们的眼光由于能力的延伸变得非常宏大,进而深知自己的渺小。

从现实角度来说,一个过分自信的人容易对事物判断不准确,进而在遇到事情时遭遇失败,最后导致自我折断。

从大角度来说,自信和不自信都有其用途,就好比身体的疼痛是疾病的提示信号,不自信也有它的警醒作用。正确对待自信和不自信,不盲目提升其中某一方的地位,是长久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