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杨志刚:我的抗抑郁之路

文 / 中国家庭报
2020-03-27 00:15

“在我生命中最痛苦的时候,我用自己的角色为观众带去欢乐,这可能是我这辈子做的最高尚的一件事。”你可能想象不到,在塑造《火蓝刀锋》里开朗坚毅的蒋小鱼,《勇敢的心》里能屈能伸的霍啸林等角色时,演员杨志刚正经历着生命中的至暗时刻——抑郁症。

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完全丧失生命活力,甚至连基本生活都无法自理。“哀莫大于心死”诠释了杨志刚当时的状态。后来他积极配合科学治疗,终于战胜病魔,而这段浴火重生的经历让他对抑郁症有了更深的认知。

“不要责备自己,你是病了,不是错了。你现在所受的苦,所有的内心荒芜,等你扛过去后就会发现,它会变成一束光,照亮你的前程。”在与快手老铁的直播连线中,受中国家庭报社社长张红苹邀请的杨志刚(快手ID:1588829687)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更多患者安慰,并在分享自己的抗“抑”经历的同时,尽可能解答网友困惑,“能帮一个算一个”。

60分钟的直播中,在杨志刚的带动下,许多网友鼓起勇气分享心事,寻求解决办法,不少人在直播间彼此鼓励,纷纷留言送出祝福。“在这里,终于有人愿意认真听我说话了。”“负面情绪只要说出来,好像也没那么难受了。”“谢谢志刚,我会更积极生活的……”

以我之痛,慰你之心——杨志刚的抗“抑”之路

“你虽然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直播一开始,中国家庭报社社长张红苹这样评价杨志刚的抑郁经历。“虽然经历过那样的痛苦,但你还活着。因为你找到了让自己痛苦的原因,接受了科学治疗并最终好转。”杨志刚也表示:“我觉得老天爷还是眷顾我的。”

所有不幸都源于那场意外。2006年,在拍《秘密图纸》的爆炸戏时,杨志刚意外被炸伤,这次事故使他的身体和面部大面积烧伤,抢救时几乎失去生命体征。更糟糕的是,严重的伤势让他患上抑郁症,在足足三年的时间里,一次次痛苦地追问人活着的意义。

“烧伤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烧伤带给我的抑郁却是漫长的。”从那之后,杨志刚走上了漫长且艰难的八年抗抑郁之路,连续服药近六年。

在专业医生科学的治疗、连续的心理疏导以及他自己的积极配合下,病情趋于痊愈。在连线中,杨志刚分享了自己的治疗经历,并鼓励更多抑郁症患者以及心情低落的人积极拥抱生活。

“我相信,原本许多人还未达到患病的程度,但因为疫情待在家里,加重了抑郁的症状。这时身边人的及时关注和疏导显得尤为重要。”杨志刚在直播中建议大家要时刻关注自己及身边人的情绪。

因为经历过,所以感同深受。在被问及参与此次直播活动的初衷时,杨志刚说:“我希望在特殊的疫情时期,通过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予更多人心理上的支持和正向引导。同时,通过科普心理疾病相关知识,让越来越多人真正走进抑郁症患者的精神世界。”

杨志刚表示,疫情中宅在家时间长了,许多人都会产生类似的问题,在“是否患有抑郁症”中徘徊,而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并不是经常烦躁就是抑郁症的表现。

“以我的理解,不是说不开心就证明你得了抑郁症,现在医学证明抑郁症其实是神经递质分泌的问题。我生病时主要有三个表现:第一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第二是没有生命的活力,我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有自杀倾向。”在杨志刚看来,抑郁情绪往往呈阶段性,有时可能只是受到某些事情影响而暂时的情绪低落,但仍能维持正常生活。如果患上了抑郁症,则是彻底失去活着的动力,心里对任何事都没有波澜。能够清晰地辨别自己或他人是否患有抑郁症,是接受科学治疗的第一步。

心理专家在线疏导 搭建多元心理健康科普平台

如果真的患有抑郁症,该怎么办?一位网友私信杨志刚,说自己曾自杀过,感觉快要撑不下去了。面对这个沉重的话题,直播间不少人鼓励他“一定要坚持下去”。

而杨志刚也谈起了自己的经历:“我当年虽然没有像你一样选择行动,但在我的脑子里,我已经几百次结束过自己的生命。这个时候意味着病情已经很严重,一定要进行专业的治疗。” 根据抑郁症的患病程度,对症治疗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走出阴霾。

在鼓励网友振作之余,杨志刚还分享了“微笑抑郁”的概念。杨志刚介绍,在抑郁中有一个分类叫‘微笑抑郁’,就是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责备自己,从而隐藏了自己的难过。“许多人都经常难为自己,但殊不知看开点比什么都重要。”

在直播最后,《中国家庭报》也请到了“心理24小时+”平台专业的心理学博士,针对常见问题,以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给出建议,为不少人拨开了心中的疑云。

无论是亲历抑郁并痊愈的杨志刚,还是身处心理领域多年的专家,都呼吁大家重视抑郁症,一旦症状加重一定要及时科学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而对于疫情期间不方便就医的网友,专家建议可以通过线上问诊的方式,向专业医师寻求帮助。

此次系列活动的发起者之一,快手健康负责人、快手政府事务部总监韩筱旭,也分享了她策划“心灵补手”系列直播的初衷——在疫情期间很多人的生活规律被打破了,大众普遍呈现比较迷茫和无助的状态,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很多人因为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很难判断自己是否患上了“心病”。

而作为“心灵补手”直播活动的主办方,中国家庭报社社长张红苹说:“疫情终将过去,但心灵守护不能停。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挽留一条生命更伟大。”她表示,疫情之下,公众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中国家庭报》以快手直播形式提供“云咨询”平台,希望借助平台影响力,在特殊情况下及时对公众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通过提供无门槛的在线交流机会,让技术助力心理健康知识普惠,并探索不同场景下心理健康科普的可能性。

探索仍在继续。3月22日到3月30日期间,每隔一天,“心灵补手”栏目还将持续在中国家庭报快手号和老铁们见面。届时,五位国内顶尖的心理学专家将陆续就“疫情期间情绪、失眠如何调节?”“父母如何支持孩子上网课?”“心里话应该讲给谁听?”等一系列高关注度话题和大家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