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精神分裂症的病人,难道希望自己得病吗?

文 / 精神科的多巴胺
2020-03-20 16:19

如果知道他是精神疾病患者,人们避而远之,如果知道孩子是精神疾病患者,家属逃避。这种不平等的对待正被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所遭受着,换位思考一下,难道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希望自己得病吗?

她的人生本不该如此,还是变了样!

旁观者自述:

在村子里,有一个精神疾病患者。那时候,村里面的人看到小红(化名),总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在她走后又窃窃私语不停。同时还会时常告诫孩子远离她。面对孩子的疑惑,他们总是会用一种可惜又嫌弃的语气说:“她是个癫婆子(精神病),看到她就要走开,免得被打。”即便孩子还小,并不知道什么是精神病,也不明白为何要躲着一个明明长得温柔又好看的小姐姐,但还是将大人的话深深地记到脑海里。

见到小红的次数不多,而关于小红的谈论从来都不少,语气或嫌弃、或怜惜、或冷淡、或关心......我也是从这些谈论中才知道:原来十几岁前的小红的人生并不是这样的,但她的人生还是变了样。

她的故事要从她在亲戚的带领下外出打工说起:她是因为被亲戚骗去酒店工作后出了事才开始出现精神异常的。刚开始,她总是缩在住的地方,有时候说一些奇奇怪怪的话,有时候又大吵大闹的,有时候砸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后,小红越来越严重,亲戚怕出事就让家人过去带她看病。

当听到孩子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时,家人怎么也不敢相信,连夜带小红回了家,把她关在家中不准她出去,对小红的事也避而不谈,固执的认为会好起来的。有时候小红会趁家人偷偷跑出来,她会在村子里见人就傻笑或大喊大叫;有时候会看到小红妈妈鼻青脸肿,一问才知是小红打的.....随后,关于小红的“流言蜚语”越来越多,人们开始议论、逃避她。

后来没过几年,又听说小红“好”了,关于小红嫁人、被退婚、又结婚、生孩子、婆家人不要她了等消息陆陆续续听到,又陆陆续续地消失。虽同在一个村子,但何时见过她已在很久很久之前了,而她的家人也很少在村子里走动。现如今,关于这个人的一切好似都烟消云散了般。

精神疾病患者也可以重返正常生活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永远也无法真正懂得她所经历的痛苦,而我们开始差别对待时,也忘了他/她也有可能是个受害者!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他们也曾有自己的梦想,有想要做的事情,有想过的生活,他们没想过自己会过上整日与精神疾病打交道的生活。但病情的不期而至,把他们的生活和人生被打乱,令他们被歧视、被遗弃、被伤害......

在很多人的想法中,他们会一直被精神疾病所绊倒,无法再次站起。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精神疾病患者被差别对待与精神疾病知识的普及息息相关。对于精神疾病知识没有清晰认知的家庭,封闭式对待是家属常用的措施。而对于精神疾病稍微有了解的家庭,他们通常会将患者送到医院治疗,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当药物逐渐丧失应有的疗效时,家属会觉得花了“冤枉钱”,最终放弃治疗。有的患者被送到医院后家属就不闻不问了,有的患者在精神病院呆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仍未出院。

任廷文主任指出:治疗精神疾病需要正确的方法和家庭的配合支持,而且精神疾病与常人一样,有和外界接触交流的需求。因此,家属及监护人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对抗精神疾病的信心,不要因为患有精神疾病就自暴自弃。研究显示,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治疗互相结合是可以帮助患者恢复的。同时,家属及监护人也应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鼓励患者,尽量给他们营造正常人的生活环境。

2、针对早期采用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应当按照医嘱,足量足程的服用抗精神疾病药物,切记不可因为病情好转或恶化擅自增减药量,如果患者有明显的药物副作用需要调整用药剂量,需前往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调整。

3、针对病程在3年以上,经药物、电刺激、心理辅导治疗都无效的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可以采用外科微创手术治疗。长期以来,难治性精神疾病怎么治才能重新回到正常生活是许多家属一直很关心的问题。然而,住院和药物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下,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已经非常成熟的脑立体定向技术,为许多难治性的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让患者可以摆脱束缚,重回正常生活。

精神疾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但精神疾病患者不应是被“可怕”对待的人,他们只是病了而已,就像我们平时感冒发烧般,只不过是他们的病情更为复杂罢了。但是即便是这种复杂的疾病,只要监护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和途径,加强监管和健康辅导,患者就一定会获得较好的治疗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