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抑郁症增加120倍:揭秘抑郁症越来越多的真相

文 / 太原心理
2020-03-02 16:11
一个心理咨询匠对生活的感悟,喜欢的可以关注我!

阿尔法是比昂精神分析一个重要理论,它的含义代表把不能忍受的情绪感受转化为可以情感接受或者可以承受的感觉。

希望这里我们彼此疗愈将生命不能忍受的痛转变为光,照亮我们的人性深处的黑暗,遇见我们真正的自己······

文/老K

有相关数据统计,在当下中国,关于抑郁症的媒体报道相较十几年前多出至少20个百分点。

曾经看北大徐凯文的一个演讲,他提到我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00个人中最多只有1个人有心理障碍,但这个数据到了2005年时已经到了17.5%。

焦虑症的发病率,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概1%到2%,现在是13%。

20年前,抑郁症发病率是0.05%,现在是6%,增加了120倍。

而在地球那一端的美国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大约10.7%的美国青少年有抑郁症,5.9%有严重焦虑症状,而自杀在2016年升为青少年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上述这幅图就是美国在各大高校搞的行为艺术,地下散落的书包代表每年平均1000名大学生因自杀而死亡。


2016年北师大心理学部长发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越来越多!”

为何时代一直都在进步,而心理问题反而越来越多呢?

01

要知道,抑郁这种问题并不是近代才有的,古时候人们就知道它,只不过当初没有科学,人们认为它更多是恶魔的化身,也更多采取一些宗教惩罚的极端方式应对。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抗抑郁药物的诞生,人们越来越对抑郁症这个问题开始重视。

但一开始人们应对精神问题更多的还是采取诸如安定类药物,不过人们发现安定类药物容易产生依赖,随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药物被研制出来,它们最初是为了替代安定、但这些药物只是为了对抗焦虑。后来发现它们更适合抗抑郁,因为焦虑和抑郁是精神疾病的一体两面,常常一同出现。

文法拉辛刊登在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的广告

不过最初人们发现也只有老人和女性才会患上抑郁症,所以并没有非常重视。

在60年代末,只有16-18%的美国城市居民自认为一生至少出现过一次抑郁症状。但现在这个数据可以到达70%。

可想而知,这些药物明显是卖不动的,所以药企为了生存,他们想了一个主意,既然药物销售不动,那么我们就销售疾病。

从80年代SSRI药陆续上市起,有关抑郁症的论文出现了井喷。凡是对SSRI药物有利的论文,药厂都投入巨资帮助其传播。同时,它们也资助行业权威研究这些药物。

临床抑郁症论文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药厂不断鼓励科普人士将抑郁症更多讲述成生理性问题,所以你发现那个年代医生只承认药物的原因了。

当你发现抑郁症越来越多,其实你应该明白这些科普人士也做了不少贡献。

02为了得到认同,彼此抱团取暖

要知道,精神疾病手册中,关于心理障碍的诊断有太多了,可是人们好像只要有心理问题就先考虑抑郁症。

人类学家认为,人们会选择用其所处时代所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冲突与痛苦。当媒体或专家们将某一心理疾病的症状引入公众视野(包括我们所做的心理科普),人们便会选择这些症状进行自我表达。

Ethan Watters在《像我们一样疯狂》关于厌食症的章节中写道:

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去诊所求助的厌食症患者大部分已经听说过这一疾病,知道它的症状与常见病因。


他们本身对此心理疾病有符合其典型症状的期待,甚至抱着“尝试看看”的心态去表现出这些症状。


换句话说,人们通过“患厌食症”这件事,来彼此竞争或抱团,寻求在群体中得到认同。

要知道,人们有无穷无尽痛苦时,自己更愿意将自己的问题丢给一种疾病,而这种疾病会成为一种标签吸引来更多人来认同自己,从而将问题合理化,这样痛苦会分担出去,同时有一部分问题可以逃避躲在这个标签背后。

从进化尺度上看,人类文明的一万年历史,只是短暂的一瞬间,根本不足以改变大脑的固有结构。就算人类在现代社会再生活十万年、百万年,我们的大脑都还只是那颗成长于狩猎采集时代的原始人大脑。

比如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快速转变,经济全球化、社会原子化、越来越长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频繁的工作变动、越来越快的社会变革,这些你可能非常习惯、甚至认为是现代社会常态的东西,可能都会成为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在我国更是如此,我们一直处在社会飞快的发展,在这个大转型的时代,家庭结构逐渐瓦解。当人们享有更多选择自由,很多人选择放弃稳定的家庭生活,而不是去积极改善它,离婚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中国有了一个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

城市也同样如此,很多家庭的父母为了工作,将孩子交给老一辈照顾,从小这些孩子的亲密关系就被剥夺。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童年缺乏父母的照料会诱发各种心理问题。

04文明对本能的压抑

弗洛伊德在自己晚年的著作中表示,文明是对人的本能的压抑及少数人对多数人支配的基础上产生的,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在于对本能的压抑和升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被压抑的历史。“每一种文明都是建立在迫不得已的工作和本能克制的基础之上,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引起那些受这些要求影响的人们的反对。”[9]

人的本能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攻击性。武志红曾说过:“一个人的攻击性,如果不向外释放的话,就会转向攻击自己,没有第三个出口。”但攻击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这个东西决不能通过简单粗暴的压抑甚至冰冷的说理就可以磨灭。当一个人的攻击性从小被无限地压抑,他只能走向两个结局:抑郁,或者摧毁。那既然不能简单粗暴的表达攻击性,同时也不能随意压抑,我们该怎么办呢?弗洛伊德讲到,人们可以通过「升华」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社会能接受的方式,比如说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发明等等表现出来。在这一点上或者你允许自己有攻击性,这一部分被接纳,被允许在你身体中流动。武志红曾用一段优美的话,描述了攻击性流动的场景:你攻击了我,而我带着爱容忍了你的攻击,还深深地理解了你的不安。这意味着,你的黑色生命力被我看见和允许,并经由我爱的目光,转化成了白色的生命力。允许、接纳和理解,可以让带有破坏的攻击性,变成了积极的生命力。关于抑郁越来越多,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留言中发表你的意见,我们一起交流!

文章作者:老K

老k简介:本科,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三级双证持有),神经症亲历者 ,佛学爱好者,公号“阿尔法心理研究所”创作者 ,头条认证心理领域创作者(青云计划科普类获奖者),长期坚持省三甲医院动力学个人体验分析110小时+ (目前仍在进行)

培训/学习经历:国家心理咨询师系统面授培训、曾奇峰精神分析60讲、武志红心理学课、熊逸佛学50讲、施琪嘉创伤疗愈系列课程、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彭旭《走出抑郁,学会自我疗愈》系列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