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老人到了七十岁,过不了几年就去世了?原因主要有三点

文 / 第一心理
2020-02-12 00:10

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机能在不断下降,细胞也随之衰老,很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到了七十岁左右,身体状况越发糟糕,过不了几年就去世了。心理学家认为,出现这一现象,除了身体疾病外,还和老人在这阶段承受的精神压力、心理压力有很大关系。

19世纪末,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了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精神分析(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是不间断的,这个过程从出生一直到死亡。其中,人格的发展又大致分为三个过程,分别是机体成熟、自我成长、社会关系构建。

机体成熟:个体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动态变化

自我成长:更准确清晰的自我了解及认知

社会关系构建:家庭地位的确立与变化

一、机体成熟的必然阶段:心理衰老

人格发展的三个过程,能促使个体人格发展逐渐走向健全,同时也维持着个体心理平衡。对于那些70岁左右的老人而言,他们将面临机体成熟的这一阶段,出现心理衰老现象。而当他们真的认为自己已经衰老时,他们离死亡也越来越近了,有学者甚至将心理衰老比作“死亡催化剂”。

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70岁左右的老人,心理衰老问题最为严重。这个年龄阶段的他们,在主观意识层面上感觉自己正一步步衰老,从而产生真实的“衰老感”。当个体产生这种衰老感时,会有以下六种表现。

1、感觉知觉、感官开始衰退。视线变得模糊不清、听觉和味觉能力都开始下降,明明以前很爱吃的东西,现在却没有任何兴趣。久而久之,对生活的热情也逐渐丧失。

2、逐渐丧失理想、想象能力降低,不愿去了解新事物。言语上变得啰嗦,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能力也不如从前。同时,在学习时明显感觉吃力,甚至还可能出现因害怕而拒绝学习新知识或新技巧的现象。

3、情绪起伏变大,容易冲动行事。在遇到困境时,无法像以往一样保持镇定。并且还会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不喜欢太过吵闹的环境。

4、意志力变弱。做事缺乏创新意识,观念老旧。即使已经计划好要做的事情,但还是会拖延,结果后期做事越来越消极,最后什么也不想做了。

5、反应能力下降。动作没有以往灵活,对事物的兴趣度降低,睡眠时间也变少了。

6、性格有明显变化,变得易躁易怒。情绪消极、孤僻,容易紧张不安,甚至有些不近人情。

“衰老感”是一种主观意识形态,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心理过程。人到70以后,总会下意识暗示自己“我越老越不中用了”。

二、个性心理差异带来的被抛弃感

对于那些70岁左右的老人而言,衰老同时体现在身体和精神两个层面上。随着事物的不断更新换代,个体心理差异会越来越大,在这一过程中,老人们会产生被时代抛弃的感觉,从而加深老人的孤独感、寂寞感。长此以往,老人很容易患上疾病。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老人对新鲜事物的适应能力明显很弱,其根本原因是个体心理差异的存在,和年轻人相比,老人在很多问题上都显得有些固执己见,很少赞同别人的想法。

心理学家艾瑞克森提出,个体在老年时期往往认为自己的人生有很多遗憾,但又没有重新开始的机会,因此很容易陷入到绝望中。

三、家庭地位的变化

个体到了晚年时期,扮演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少,再加上身体机能的下降,老化心态也随之出现。

具体而言,70岁以后,家庭地位会开始发生变化,从一个中心人物逐渐变为一个边缘人物,从被家人依赖变为依赖家人,这样的巨大反差让老人很难接受。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来源于被需要,并且从中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而家庭地位的变化,无疑加重了老人的焦虑情绪,会快速击垮老人最后的心理防线,加深他们的心理衰老感。

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因此,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家人,缓解他们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不要等到老人离世了,才后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