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术后,还是总犯心绞痛,这一点问题别忽视!

文 / 同心管家APP
2019-09-21 13:47

刘女士从做了支架手术后是担心自己心脏病再次发作,总觉得这么大的人放那么小的支架就是医生在敷衍她,出院以来还是总觉得心绞痛,但是到医院又怎么检查都没问题。

日子一天天过去,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心脏有问题,一天比一天紧张,心绞痛也发作的越来越频繁,但是心脏检查依旧没有明显异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时候“病”是“想”出来的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因为各种因素出现焦躁、忧虑、不安、恐惧等各种情绪,一般都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善,但是有时这些情绪因为某些原因持续一段时间或变得更加强烈,如果不能缓解,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这时就变成了心理障碍。

部分心理障碍(如过度担忧、焦虑、紧张、抑郁、惊恐等)发作时会出现明显的身体症状,包括心悸、胸痛、呼吸困难、腹部绞痛等,少数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为何坏情绪会引发心绞痛?

像刘女士这种自觉心绞痛频发但检查无异常的情况,很有可能就是由于心理障碍引发了心绞痛症状,实际上心脏没有器质性病变,这种情况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并不少见,在曾出现急性心梗和猝死的患者中尤其常见。

由于发病时产生的疼痛、恐惧、甚至濒死感对患者的心理形成巨大的冲击并引发应激反应,加上患者和家属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发展和预后缺乏妥善了解,对疾病康复缺乏信心,也就导致了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心理障碍的发病率普遍偏高。

调查发现,冠心病住院患者中,46.6%的患者出现了抑郁症状,54%的患者出现焦虑症状,38%的患者会同时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而在急性心梗的患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甚至高达40%。

谨防心理障碍导致心绞痛发作

虽然心理障碍引发的类似心绞痛症状不代表心脏有器质性病变,但是冠心病患者伴发严重的心理障碍可能导致真实的心绞痛发作或加重

严重的心理障碍发作时,由于焦虑、恐惧等强烈的情绪异常,使身体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迅速引起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肌肉收缩,促使心肌耗氧增多、供氧减少,从而导致或加重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梗、猝死等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

如何分辨真正的心绞痛与类似症状

1. 疼痛的特征

心理障碍引发的胸痛通常是尖锐的或者刺痛感,且通常仅集中在前胸;

心绞痛时胸部可能有压迫感或挤压感,且疼痛可能会延伸到左侧手臂、下颌、肩颈等多个位置。

2. 持续时间

心理障碍引发的症状一般只会持续半小时左右,严重的胸痛可能仅持续数秒,少数人由于肌肉的剧烈收缩,可能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但疼痛等症状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改善;

心绞痛的轻微发作在适度休息后可以得到缓解,但严重发作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因为时间的增长而逐渐恶化。

3. 发作时机

心理障碍可能在休息时引发胸痛等症状;

心绞痛多在运动或情绪剧烈波动后出现,停止活动后疼痛会有所缓解。

如何改善手术后心理障碍这一问题

首先,患者自身不要过度紧张,有些患者总害怕支架有保质期,过了保质期自己就要死了;或者怕支架突然脱落、撑爆血管……心血管疾病现在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患病人数众多,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的经验丰富,治疗手段也日趋成熟,绝大部分患者的以后都很好。

其次,出现疑问和问题时,及时和医生沟通,良好的认识和了解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避免不必要的焦虑和紧张。

最后,如果紧张、焦虑等情况依旧不能缓解,不要害羞或者害怕,心理障碍在当代社会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一样,也是常见病。有心理问题完全可以求助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心理辅导,如果依旧不能解决情绪问题,还可以使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进行治疗。

各种方法都尝试了,还是怕再犯心绞痛,怎么办?

如果和医生沟通、进行心理辅导、加用精神药物等一系列方法都尝试了,依旧不能解决过度担忧的问题,可以尝试加强监测,积极复查,增加心脏相关检查的频次。这样可以看看心绞痛发作的时候到底是心脏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如果监测后发现心脏没有问题,患者就可以缓解焦虑和担忧情绪。

如果定期复查仍然不能改善心理问题,或者担心出现症状却错过了检查的时机,还可以使用便携型的心电监护仪,随身携带,出现疑似的症状就测一测。这样既保障了监测是实时性,又可以降低到医院就诊的频次,在缓解心理问题的同时减轻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