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拖延症者必成功的典型——司马懿:静若偏瘫,动若癫痫

文 / 米月之城
2019-08-21 13:05
"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并且对此不以为意。拖延症患者常常以“改变未必更佳”的理由来拒绝改变。比如明知道这家公司不好,但想想其他公司可能都是这样,就先混混吧,一混就是十来年……

对行动产生的后果拿不准,从而选择无作为,这也是拖延症的典型表现。比如因为怕变成单身,所以宁愿跟人渣在一起……

而历史事实也告诉我们,拖延症患者必失败,反拖延症者得天下。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反推延症的典型人物——司马懿。

反拖延症者必成功的典型——司马懿:静若偏瘫,动若癫痫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司马懿有很多绝活,比如能活。周瑜、诸葛亮这些比他聪明的,司马懿都没有打败过,不过没关系,他们都活得没有司马懿久。

司马懿还特别能演。当时曹操正任司空,听说司马懿的名声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东汉政权已经被曹氏控制,曹氏又是阉宦之后,不想屈节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症,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间去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像真染上风痹一般。

反拖延症者必成功的典型——司马懿:静若偏瘫,动若癫痫

司马懿也忽悠过曹爽,动不动就流口水、说胡话、打摆子。除了能活、能演,司马懿还有最关键的一个绝活:他是典型的反拖延症者。他不动的时候是一个病夫,一旦动起来,就是完全停不下来的节奏,完美诠释了“静若偏瘫,动若癫痫”这八字真经。

当年,诸葛亮跟司马懿斗的时候,孟达因为在曹魏阵营过得不开心,所以想投靠到蜀汉阵营。诸葛亮当然表示欢迎,还很不厚道地泄露消息,逼得孟达下决心反叛曹魏。然后,诸葛亮提醒孟达:要小心司马懿来打你。孟达答:我这里离洛阳有1200里呢,司马懿要先打报告去洛阳,等上面的报告批了他才能来,那起码是一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反拖延症者必成功的典型——司马懿:静若偏瘫,动若癫痫

可司马懿用了八天就到了。司马懿根本就没有打报告。对于一个拖延症患者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行动要克服很多困难,拖延则很简单,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了,所以拖延往往会马上在感官上给人奖赏。

到了孟达的宛城,司马懿连气都没喘,马上下令攻击,用18天拿下了宛城,从头到尾也没超过一个月。这也是拖延症患者不可想象的。因为有很多事情需要考虑啊:自己的兵马累不累?孟达的宛城守备情况怎么样?孟达可不可以被说服过来?可不可以围而不攻?等等。

从起点到终点,往往会有许多岔道,很多人不是倒在主干道上,也不是倒在岔道上,而是倒在岔道口。因为他们根本连选择都没有做出来。司马懿则是其中的高手,他一眼看穿了宛城粮多、自己粮少、只宜急攻的现状,所以舍弃了所有的岔道,直接选择最粗暴、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这么干吧!

反拖延症者必成功的典型——司马懿:静若偏瘫,动若癫痫

在反拖延症这一点上,司马懿比他的老板、著名的行动派曹操还要更进一步。那一年,司马懿跟随曹操去打割据在汉中的军阀张鲁,说咱们得到汉中后不要停,直接杀到益州,把刘备拿下来算了。曹操来了一句:咱们做人要厚道,不要得陇望蜀嘛。结果他们错失良机,让刘备和诸葛亮喘过气,反而把曹操收拾了一下。

碰上司马懿这样的对手,实在是曹爽人生的一大不幸。因为曹爽是一位拖延症患者。公元249年正月,曹爽带着曹魏的末代皇帝去高平陵(魏明帝的陵寝)扫墓。这边香刚点上,那边一直待在特护病房、据说要挂掉的司马懿突然活过来了,而且直接关上城门,宣布曹爽下岗了。这就是三国末年最著名的线下活动:高平陵事变。

反拖延症者必成功的典型——司马懿:静若偏瘫,动若癫痫

这时,曹爽的一位智囊拿着一张假文件骗开了城门,一溜烟跑到了曹爽的身边,出主意说:咱们赶紧带着皇帝去许昌,然后征调天下兵马来勤王!这是曹操以前玩过的,是前辈用实践证明出来的一条金光大道。可是,曹爽的拖延症犯了:要到许昌啊,还要征调天下兵马?好麻烦啊。有没有简单一点儿的办法?其实,拖延症说到底,就是一个懒字。曹爽没去许昌,他选择动静最少的应对方法:跟司马懿谈判。

有时候,正确的决定往往是最难下的决定,最容易下的决定往往是一个错误的开始。轻松的东西都不会无缘无故的轻松,艰难的时刻在未来总会有一个说法。曹爽这就是送死嘛,两句话,司马懿就把曹爽说跪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曹爽把刀丢到地上:算了算了,司马懿就是想抢我的权罢了,那就给他,我回家还能当富豪。

反拖延症者必成功的典型——司马懿:静若偏瘫,动若癫痫

这太天真了,只能说,三国的争斗耗尽了天地的灵气,上天没有精力给司马懿安排一个合格的对手。曹爽投降后回了家,然后被软禁起来。有一天,他实在闷得慌,拿把弹弓出来,还没拉开弓呢监视者就一声断喝:“老曹往东南方向走了!”曹爽赶紧畏首畏尾地停下脚步,可最后还是被司马懿斩草除根,灭了三族。

这个世界上,患有这个症状的人占大多数。如果你想干什么事情,不要花太多精力去想怎么做才是最好的,而是应该先做起来。等你开了头,往往很自然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就算不对,也可以一边做一边校准。有时候,关键不是你能不能完成,而是你能不能开始。所以,要以孟达和曹爽为教训,要向司马懿学习:有了想法,就立刻行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