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冰与火之歌 一位女心理医生与其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

文 / 囧女无忧
2019-08-04 21:06
"

我常听到诗人约翰·多恩的话语如钟声响起:“你必死。”我对此深信不疑。它使人更深刻地活着,带着自己仍然存在的急迫和感激。

—【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

心灵的冰与火之歌 一位女心理医生与其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

用这段话来激励过自己,在那些失去动力的时刻。它出现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是作者经历了躁郁症长达三十年的洗礼,站在内心越来越坚固强大的防洪堤之上,回首往事时,发出的深切呼喊与真挚细语。

【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的一部自传。杰米森是全球躁郁症研究的顶尖权威,也是她以躁郁症患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视角,为我们深入呈现了与躁郁症纠缠的30年心路历程。

心灵的冰与火之歌 一位女心理医生与其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追根溯源—成长的天空

对一种精神相关性疾病,朝向童年和青春期追根溯源已经是共识。那是大脑构建认知、情绪与思维模式的时期。这个时期将为我们的一生搭建一个框架,成为我们认识、感受、并与世界互动的基础。

杰米森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一名精力充沛富于魅力的飞行员,对周遭世界洋溢着热情和好奇,常常在家中为三个孩子营造出充满想象力与活力的氛围。

当父亲的热情过于漫溢的时候,平和稳定的母亲会在这种多少有点狂热的气氛中注入必要的稳定剂。在这里,杰米森提到了遗传因素,母亲的性格是经由一代代先祖的稳定生活和基因沉淀下来的。而她父亲的热情奔放已经带着躁狂发作的端倪。

“我们与爸爸玩耍嬉戏,而与妈妈促膝长谈。”就像音乐的旋律控制,生活也需要节奏的控制和把握。

父母鼓励杰米森的一切奇思怪想,从不强势打压。他们会以巧妙的办法让她认识到自己的某些不切实际。比如她在小型宠物园一般的家里还想要添置一只树懒时。母亲持温和的保留意见,而父亲为她罗列一堆树懒的相关资料供她参考,布置她了解树懒的习性,让她为可能出现的新成员设计成套饮食作息规则,最后带她到国家动物园观察树懒。和父亲一样活力充沛的杰米森与树懒面对面没有太久便索然无味,愉快且收获颇丰地自己打消了念头。

而她对医学的兴趣则得到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长期鼓励。她在家中地下室有自己小小的实验室,父亲安排她周末在基地医院做护士助理,让她亲身接触和观察医护的工作,甚至参与病理医生的解剖程序。

而父母的朋友圈也对她的探索怀着真诚的好奇和鼓励。父亲的数学家朋友会与他认真探讨她的兴趣,并鼓励她实现梦想,“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这无疑是完美的童年,她就在这些看似杂乱却自有重心的探索中不断试错,扭转和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人生方向。

这样的成长过程,奠定了她温暖、友爱和自信的内心世界。让她在其后人生的暗夜里,能够将那些黑暗的力量与自身做清晰的分离。她把黑暗看作闯入者,而不是自身的一个部分。这种与外部力量的切割,让她免于彻底沉沦。

心灵的冰与火之歌 一位女心理医生与其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转折点

问题起源于中学时代的一次转学。由于父亲工作变动,她从军队子弟学校转到加州风格迥异的中学。转学会成为青春期孩子成长过程的转折点。那个适应过程会给身心带来深刻影响。

杰米森也是这样,她还没有向美好的过去完成告别,就投入一个完全陌生且充满考验的世界,努力在失去与重新获取之间竭尽全力保持平衡。更有难度的学业,怀有敌意的新型人际关系,让她无所适从。而曾经那么完美的父母,也在面临自己的挑战,双双从她的精神世界缺席了。

“虽然共同体验了痛苦的开始,但是之后的过程需要我们独自面对。”

陪伴的人终究要离去。人生的道路莫不如此。

虽然她最终还算完满地完成了这个转换,但抑郁的种子开始植入她的生命里。

高三那一年,杰米森第一次遭遇躁郁症的侵袭。

躁郁症是一种双向情感障碍。最初会以躁狂发作为表现,显现为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行为增强的所谓三高症状。

杰米森最初遭遇的就是这种情况。起初,她沉浸在不休不眠的热情中,对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意愿、计划和想象。

而当热情退却,丧失能量的她便陷入难以自拔的疲惫和迟钝。常常带着深深倦意和恐惧醒来,担忧自己无法熬过漫长的一天,人生从无所不能突然变成毫无意义的阴暗存在。

这个问题在她的大学生活里日益严重。而从小在“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教育理念下,杰米森羞于向他人求助。这让她的学习生涯成为对抗过山车一般时而狂野时而阴郁的两级情绪的战场。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渴望自救的杰米森在大学一年级选修了心理学课程,开启了她精神病学研究的道路。

在此期间,她遇到了人生的一位精神导师,她的人格心理学课的教授。教授从她的作业里看到她的天赋,破格聘请她做实验室助理。助理的工作延续并深化了她童年的科学经验,并让她认识到:

荒诞不经和原创思考之间,有一种复杂而模糊的界限。

为她一生卓有成绩的探索埋下了种子。她之后的畅销名作《疯狂天才:躁郁症与影响世界的人》里,就探讨了疯狂与天才之间的这道隐秘界限。

在复杂混乱的精神纠葛中,杰米森仍然凭借意志,一步一步既稳扎稳打同时又跌跌撞撞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她将学业与童年追求,更重要的是,与理解探索人心灵世界的渴望结合起来,最终确定了自己的事业方向。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名精神病学助理教授。

心灵的冰与火之歌 一位女心理医生与其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失控

事后审视躁狂发作的状况需要勇气。杰米森在书中勇敢且不无自嘲地描述了那些状况。

比如在社交场合,她心目中热情奔放魅力四射的自己,在他人眼里呈现的却是病态的夸张;

比如无节制疯狂购物堆积的账单,让她的住所和经济状况同时面临崩溃。经济与房间的混乱和她内心世界的混乱互为镜像。

在这种直冲云霄的癫狂之后,便是极速下降,一切随之坠入绝望深渊的底端。

杰米森不知道这个过程持续多久,下一轮何时出现,会造成什么样的状况。

事情持续恶化,她头脑中的荒谬影像开始出现在现实中,杰米森产生了幻觉。

情况的严重压倒了她的羞耻感,她急需向外伸出求助之手。

心灵的冰与火之歌 一位女心理医生与其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躁郁症

躁郁症又叫做双相情感障碍,常常表现为躁狂和抑郁的交替发作。这个病的机理还在研究,跟很多病因不明的慢性病一样,发生于遗传、心理与社会环境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这其实跟我们的生活一样,在遗传、心理与社会环境的复杂交互过程中,不断从失衡的状态恢复平衡。而疾病,就是某种失衡状态,持续地以各种形式,在身体或精神上表现出来。

杰米森父亲的那种不时的热情高涨就表现出躁狂发作的特征。而她的姐姐,带有明显的抑郁特质。问题在她这里显示为躁郁双向障碍。

躁郁症的遗传,有研究认为,是大脑神经的信号传递系统,带有某种不稳定性,让个体有先天的患病倾向。这种基因携带的神经生化特质,会让个体对情绪和躯体的应激因素更敏感,容易被特定的生理和生活事件刺激,致使大脑的情绪控制系统异常激活,表现出情绪障碍发作。

这就像同样待在阳春三月樱花树下,我们感觉美不胜收,但过敏体质的人很可能就需要去一趟医院。

心灵的冰与火之歌 一位女心理医生与其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求助

杰米森终于走出独自挣扎的困境,向专业精神科医生求助。

身为专业人士的杰米森迈出这一步,也花费了漫长的时间,同时怀着巨大的勇气。这其中有自身难以扭转的执拗个性,也有文化教养的偏见因素。

她开始遵照医嘱有规律地使用药物。

在这里,一位优秀的精神科医生,在杰米森的人生中起到了近乎救世主的作用。他不但一直参与杰米森的专业治疗过程,还目睹与参与了她心理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医生与病患之间界限,同样复杂而模糊,也始终是医学伦理探讨和争议的话题。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特鲁多医生

正是这位精神科医生,让杰米森厘清了躁郁症与她整个生命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大脑神经的信号传递系统如何影响她的思维和性格气质?

因此产生的情绪和行为方式又怎样影响她的生活和关系?

而这些关系是如何产生反作用力在塑造她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了解这些关系和它们之间复杂的互动,同时学会区分药物与精神力量在治疗中各种扮演的角色,与它们之间的界限,是杰米森,也是每一位躁郁症患者必须面对,并向自己承诺的责任。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心灵的冰与火之歌 一位女心理医生与其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