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心理健康竟然有这么多影响?你绝对想象不到

文 / 智美体育集团
2019-07-16 22:22

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这些情况?

陪着笑,耐心沟通,内心却有如一万匹野马奔驰而过;

有好多目标想实现,却因为拖延症越发焦虑,难以入眠;

无数次想发火,但理智告诉自己不可以,克制到胸闷;

一边吐槽工作领导,一边熬着夜加着班,满脸油光;

另一半没有及时回信息,就忍不住胡思乱想,焦虑烦躁;

……

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抑郁症、焦虑症、自卑自闭、神经衰弱这些词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起。

由于面临的学习、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心理亚健康”成为许多80、90后的身心常态。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一生60%~90%的疾病都可能与负面情绪等心理问题处理不当有关。如同身体亚健康一样,日积月累,心理亚健康会对我们带来巨大的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发挥潜能,有效工作,为社区做贡献。

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运动 = 身心健康

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运动作为减压调整情绪的出口。

运动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调节情绪

运动可以使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得到改善, 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 适应能力得到增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使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得到升华或转移,可消除轻微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

减轻压力

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在运动后会产生名为内啡肽的物质,内啡肽被称为“快乐激素”,它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可以帮助人排遣压力和不快。人心情的好坏与大脑内分泌出来的内啡肽多少相关。在内腓肽的激发下,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心理学家认为,运动可使人减轻因精神压力过大带来的心理负担。

锻炼意志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

改善人际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宽容、热情、友爱、合群等到品质,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这种交往性可以使群体中成员,在体育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情感上的相互感染、沟通,从而增进了解。

提高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在运动中,我们需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环境、难度、意外等)和主观困难(胆怯、退缩、不自信等),通过不断的练习、训练和磨练,自我效能感不断提高,能够让我们人感觉到自己有能力、有实力去完成自己面对的各类艰难险阻。

行为适度

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反应适度。体育运动大多是在规则的规范要求下进行的活动,是在“公正、公开、公平”的宗旨下进行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每一位成员都会受到规则的约束,个人的行为要符合规则要求,因此,体育运动对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重要和积极作用。

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使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体能和心理等方面的较量。这种竞争就是追求卓越成绩的努力,证明自己或本队比对手更强,更出色。同时,体育运动又包括个人和集体项目,在一个集体中,每个成员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赋予我们身心健康。

去运动吧!

希望你我内心都充满希望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