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巧妙克服拖延症?行为科学家有了新发现,保证药到病除

文 / 翁炫讲书
2019-07-01 00:03
怎样巧妙克服拖延症?行为科学家有了新发现,保证药到病除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被工作和琐事压得喘不过气来,可仍旧觉得自己还不够快。于是,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我们不得不压缩休息、娱乐和运动的时间。然而,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用,时间依然不够用。

我们无奈、抓狂、毫无成就感、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我们想看看身边的人是怎样面对琐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身边的同事朋友同学竟然差不多都悄无声息地把房给买了、婚给结了、孩给生了、假给度了、职给升了。

我们不再仅是抓狂了,还有百思不得其解:这不科学呀。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究竟有没有简单、易懂、易操作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效率,又不以牺牲休息为代价?

如果有,大概就在《超效率手册》这本书里了。

我们不需要拉下脸面向他们求助了,当然了,即便我们向他们请教也很有可能得不到实用的答案。而从今天开始,“翁炫讲书”将通过5讲,给你解读《超效率手册(99个史上最全面的时间管理技巧)》这本书。这本书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斯科特·扬,仅用1年的时间就学完了4年制MIT计算机科学课程,同时还经营着世界访问量巨大的学习类博客,参加演讲、游历世界、健身、阅读……时间有限,事情那么多,他却做到了。

所以,毫无疑问,斯科特·扬的心血之作《超效率手册(99个史上更全面的时间管理技巧)》就是一本活教材。

通过书名,我们不难看出,这本书其实就是99个小方法的集锦。为了方便阅读、利于学习,我将这99个小方法进行了合理的重组和整理。

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得到提高效率的方法?在正式进入阅读之前,我们都需要谨记:所有的方法论,如果不践行,仍旧是无用的。

怎样巧妙克服拖延症?行为科学家有了新发现,保证药到病除

这是我们的第1讲,我们一起来稿定“拖延症”。

怎样巧妙克服拖延症?行为科学家有了新发现,保证药到病除

  • 堆积如山的工作令我们毫无头绪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
  • 不熟悉或不喜欢的任务令我们难以迈出第一步;
  • 害怕做不好就不去做;
  • 不想工作或效率不高时就消极怠工;
  • ……

上面这些状况,我们都很熟悉。

这些状况,都是拖延症的表现。拖延症是提高效率的拦路虎。想要提高效率,首先应该消灭的就是拖延症。我们的学习就从消灭拖延症开始。

怎样巧妙克服拖延症?行为科学家有了新发现,保证药到病除

拖延症是指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严重的拖延症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会诱发拖延症呢?既然拖延症后果如此可怕,那我们又该如何根除拖延症呢?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着手来消灭拖延症,或者说,今天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学习消灭拖延症的方法。首先是分析拖延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其次是消灭拖延的小妙招,这些小妙招可以运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见效快。

怎样巧妙克服拖延症?行为科学家有了新发现,保证药到病除

堆积如山的工作令我们毫无头绪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对策:把工作分解到周/日中

分解后,我们就不需要一下子完成所有的事,而只需要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任务即可。每天清晰可见且量不大的任务,让我们更容易说服自己投入工作。

在分解时,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周计划应该专注于规划和目标,而日计划则应该专注于任务量;

二是,一旦完成了周/日的计划,就应该停止工作,不要再增加新的任务。制定日程表是为了激励自己,完成日程表上所有的工作会让我们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而在完成既定的日程任务后再新增任务,无疑会破坏这样的氛围。

怎样巧妙克服拖延症?行为科学家有了新发现,保证药到病除

此外,还应该做到每周回顾。如果每周不抽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回顾、检查、盘点和总结,那么我们所做的以及所付出的都是徒劳。

每周回顾需要做到两点:

一点是,回顾这周的工作与最后期限相符的情况;检查总结这周的错误和弱点。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在下一周提升自己;

另外一点是,每周回顾的时间应该放在休息日。因为它需要与上班不同的心境,把它与日常工作分开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了,如果我们能在回顾完本周的工作后,顺便决定下周的计划和任务,那么下周的生产效率一定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改进。

不熟悉不喜欢的事情令我们难以迈出第一步?对策:把任务分解到步骤中

不熟悉的任务,看起来困难重重,所以容易让我们一拖再拖;不喜欢的任务,因为心生厌烦,所以也容易导致拖延。解决不熟悉、不喜欢的任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把任务分解到步骤中。

比如,我们讨厌写文章,但要完成毕业论文。那么,我们就可以把“写文章”这个任务,分解成“确定选题”—“根据选题找材料”—“根据材料撰写文章”等步骤。按照步骤执行,最终就可以完成一篇文章。

此外,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虽然很讨厌写文章,但考虑到写论文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完成“拿到学位”的目标,写论文也就没有那么令人反感了——要想实现目标,很多时候我们要经过中间环节。

所以,要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最好把目标写下来)。一旦遇到拿捏不准该不该花时间去做的事情时,把目标拿出来对照一下。如果两者之间有关联(哪怕是间接关联),我们都应该去做;如果两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就毫不犹豫地拒绝吧。

害怕做不好就不去做对策:积极获取反馈

有一种拖延是源自害怕做不好的心理而不敢迈出步子。千万不要这样,不要因为害怕做不好就不去做,也不要因为想出来的点子不好就停止去想。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所有的伟大作品都是从蹒跚学步开始的。

那么,究竟该如何“蹒跚学步”呢?方法很简单:积极获取反馈。比如,接到一个不擅长的工作,不妨直接向上司寻求帮助,请他指导。

不想工作或效率不高时就消极怠工对策:限定时间

当不想工作时,可以强行设定时间,当时间还没结束之前不得停止工作;当工作效率不高时,可以强行设定工作完成时间,在工作没完成之前不得停止工作。

前者,当我们一旦扎进工作的状态中,往往会工作到超过设定的时间;后者,限定时间会带来紧迫感,而紧迫感会刺激我们加快速度。

设定工作时间宜短不宜长,一般在30分钟—90分钟最为合适。

怎样巧妙克服拖延症?行为科学家有了新发现,保证药到病除

在目光所及的地方贴上激励的语录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还记得高考前夕,贴在黑板旁的语录吗?这样的语录,提醒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从而促发我们的行动。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能激励自己立即着手工作的语录,贴在目光所及的地方。每当我们想拖延的时候,就能看到它,它一定会像一条鞭子,鞭策着我们不敢倦怠。

把计划告诉朋友们

当我们想要做成某件事时,把它告诉老板、同事或者朋友吧。这相当于承诺。承诺会带来压力,压力会让我们保持动力。

营造一个不会分心的工作环境

分心会导致拖延。避免分心,就需要努力营造一个不会分心的工作环境。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营造不会分心的环境:

电脑端:关掉一切影响我们的窗口,必要的时候关闭网络,只保留工作文档。

书桌上:清理掉任何能让我们分心的物品。

环境上:让别人知道我们的“专注”时间。在门把手上挂上“禁止打扰”的牌子,或者躲到无人干扰的地方工作。

当我们面对一个紧急的任务或者无聊的任务时,不会分心的工作环境尤为关键。

怎样巧妙克服拖延症?行为科学家有了新发现,保证药到病除

彻底根除拖延的恶习

看肥皂剧、玩电子游戏或者漫无目的的刷网页,都是造成我们拖延的恶习。把那些占据很多时间但没有什么价值的事情列出来,然后彻底消灭它们。

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有用

那么,问题可能在于,我们所想要达到的目标根本就不能激励自己,所以任何提高效率的办法、对抗拖延的方法、完成这个目标的做法于我们而言都毫无意义。所以,当“十八般武艺”全部用尽,还是不能提高效率,那就得反思目标了。

怎样巧妙克服拖延症?行为科学家有了新发现,保证药到病除

通过这一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诱发拖延症的“病因”,并掌握了对策,还学习到了可以运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消灭拖延症的小妙招。

事实上,这一讲的学习远不止于此。

始终激励和鞭策着我们前行的是目标。所以,这一讲学习到的这些对策、妙招,可以说是“治标不治本”。“本”在于我们的目标。

一、在我看来,能够激励我们动力的目标,是那些想想就能让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倦怠,这时上述方法就有效了。

二、如上文所说,当“十八般武艺”全部用尽,还是不能提高效率,那就得反思目标了。

三、当一件任务与我们的目标不符(连间接关联也没有),那就毫不犹豫地拒绝吧。人的精力有限,我们要用有限的精力,专注于那些能实现目标的任务。

拖延是提高效率的天敌。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已经能够顺利告别拖延,向提高效率迈向了一大步。

怎样巧妙克服拖延症?行为科学家有了新发现,保证药到病除


好了,第一讲,战胜拖延症,我们就说完了。

第2讲,我们再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