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看,婆媳矛盾、妈宝的根源是什么?

文 / 心理壹点灵
2019-05-04 08:05

来源:心理壹点灵官网

作者:心理壹点灵入驻咨询师孙美子

从心理学角度看,婆媳矛盾、妈宝的根源是什么?

婆媳矛盾是我国最热播的电视剧题材之一。

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形成心理边界的共生关系在无论生活还是剧情中都是一种普遍现象,认为不分彼此,共生共享才能说明是一家人,一条心。

这些电视剧剧情中,为了争取儿子绝不放手的婆婆与为了丈夫回归家庭誓不罢休的媳妇之间唇枪舌剑,烽火不断的故事情节,正是很多现实生活中的婆媳关系的写照。

这种婆婆与儿子之间没有边界,紧密无间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当一位媳妇以新庭成员的身份加入丈夫家庭,面对丈夫与父母之间,紧密无间,众志成城的关系模式,会逐渐体会到一种排外感和孤立感,总觉得自己像外人。

所以媳妇想要把丈夫拉过来,靠近自己,保护自己,但是婆婆在潜意识里排斥自己,本能地害怕儿媳抢走自己的儿子,其实没有边界感的婆婆心里,儿子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儿子。

所以,媳妇的出现会让婆婆警觉并且嫉妒,想方设法维持自己与儿子亲密无间的关系模式。

从心理学角度看,婆媳矛盾、妈宝的根源是什么?

“我和你妈同时掉河里,你会先救谁?”

这样类似的话题的存在,从侧面反映,媳妇希望儿子拥有独立的自我,公正公平地对待自己和家人的一种愿望。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男士做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逐渐形成了自我,有了自我边界。

有次他回到了老家,与父母交谈的过程中,感觉到父母总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这位男士,这位男士感觉到了不愉悦,就跟他们说:“这些是我的事情,请你们不要担心,也不要管了,我会处理好!”

听到这话,他的妈妈震惊地问:“我们之间哪有你我之分,你的事情,怎么不是我的事情?”。

这是一种在我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我们习惯于在家里与父母不分彼此,父母心里认为,子女就是自己,自己就是子女,子女怎么想,应该怎么做,他们认为他们知道。

从心理学角度看,婆媳矛盾、妈宝的根源是什么?

有一个28岁的姑娘打算与自己谈恋爱5年的男朋友结婚,可她的妈妈以死相逼分手,甚至以断绝母女关系为条件,让女儿选择。

她和男朋友很恩爱,男朋友也上进,问题在于她男朋友家庭不富裕,就这件事情,在她妈妈心里是一个过不去的坎,于是整天逼女儿分手,天天跟女儿吵架给脸色看。

其实,这位妈妈的问题在于,她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感到很失望,她嫁进来的时候,家里很穷,以至于吃了很多苦,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跟自己一样过苦日子,当然这种向往和愿景是好的,可是她没有想去听听听女儿的心声,不愿意给女儿机会。

她是把女儿当做年轻时候的自己,她眼里看到了女儿,可在她心理却是她自己,更是她年轻时候的自己。

她认为她女儿结婚和选择结婚对象,如同她有第二次人生机会选择她自己的婚姻。所以,她以死相逼女儿,其实意味着,她死也不愿意再嫁这个家庭的一种悔恨和决心。

从心理学角度看,婆媳矛盾、妈宝的根源是什么?

这样家庭的矛盾,最终呈现在新组成的男女家庭成员之间,没有形成相互尊重的自我边界感和独立自我。

说说一个俄狄浦斯情节(恋母)的故事。14-18岁之间的青春期男孩,处于性发育和性成熟阶段,开始性幻想,做性梦,这是种很正常的现象。

但是,这个小男孩却把妈妈当做性幻想对象的孩子。当他发现自己跟其他同龄人不一样,这种幻想开始让他感到厌恶,内心痛苦,虽然他想通过各种手段和意志力去解决问题,却发现力不从心。

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与妈妈之间的共生关系,他们内心相互交织在一起,这种男孩从来没有独立过,只能依赖妈妈,内心脆弱,他们没有形成独立思维、独立心智、独立的自我。

只有这些孩子们内心成长,走向独立,心里离开了妈妈,并且形成清晰的自我边界的时候,就会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