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包办的孩子,一点点丧失人生掌控感

文 / 积极家庭教育
2019-04-13 20:04

前两年,一则“中科院神童被劝退”的消息让人们惋惜不已。

“神童”魏永康,两岁时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初中课程,八岁读重点中学,13岁高分考入湘潭大学,17岁又考入中科院,硕博连读。

被包办的孩子,一点点丧失人生掌控感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却在读研究生第三年被“劝退”。

被劝退的原因是:魏永康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他不知冷热,常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会打扫,臭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屋子里臭烘烘的;他常一个人窝在寝室看书,却忘了考试和毕业论文……

最终,因适应不了大学生活,魏永康被劝退。后来,离家出走,流落街头。

而这一切,都源于妈妈对他的一手包办。小时候,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妈妈都不让魏永康插手,甚至在高中时,妈妈还亲自给他喂饭。

被包办的孩子,一点点丧失人生掌控感

被成人包办生活,被成人画好路线,被成人指引好方向,这样的孩子,如同成长在真空的罩子里。

等他要独自上学、走上社会时,一点点疾苦、一点点颜色、一点点不愉快,都有可能成为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逆商》一书中,作者把面对逆境的人,分为三类:放弃者、扎营者和攀登者。

放弃者随遇而安,喜欢逃避和放弃;扎营者也曾努力,但获得一定成就后,就松懈下来;只有攀登者把人生视为长跑,永不停止探索可能,追逐卓越。

被包办的孩子,一点点丧失人生掌控感

我们总说培养孩子的逆商,可一个从不被教导独立的孩子,是无从谈起逆商的。遇到困难,他们要么秒变放弃者,要么在惯性的指引下,原地扎营驻寨,等待父母继续包办。

只有那些有独立人格,并一点点真正独立起来的孩子,才能在不断与世界的磨合中,向阳而生,逆风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