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孤独症患者可能超千万,为何心理问题越来越多?

文 / 今日热点聚焦
2019-04-02 19:24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不少人都表示自己越来越孤独,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隔阂了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多了些冷漠,少了些人情冷暖。

随之而来的各种心理疾病也越发泛滥,发病群体也越来越年轻化。在物质越来越好的今天,为何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

千万孤独症患者有你吗?

今天是第12个世界孤独症日,据《中国孤独症(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推算,目前中国的孤独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0~14岁患者或超200万,并以每年近20万的速度增长。

孤独症儿童家长对于孩子未来就业生存问题表示担心:她不长大,我不敢老。因为很多孤独症患者智力都比较低,自我生活能力很差。

关于孤独症或许你还了解一些,但是对于外向孤独症,很多人都还不了解。他们才是一直被忽视的一个群体。

据热点菌了解,外向孤独症患者在生活中很善于交际,有很好的人缘,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并且在人面前总是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样子,给大家以乐观、开朗、热情、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印象。

但是,这种人的内心往往很丰富,甚至是多愁善感,有时候很神经,有时候很镇静,也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悲观、伤心,但不易被别人发现。他们不喜欢表现出来,不喜欢刻意地找人诉说,没有可以倾诉内心情感的朋友。

周围人也误以为他们内心很强大而没用心关心他们。

这类患者性格多样化,遇到什么样的人就讲什么样的话,能适应不同性格的交往对象。患者有时候会笑的没心没肺,有时候却沉默寡言,许多要说给别人的话,最后只说给自己,不愿打扰别人,表面虽然开心,却常常口是心非。

很多人看到这些特征辜估计都觉得自己中枪了,唯一不同的是,外向孤独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同时也会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压力。如果这些负面你没有,那么你就没有患病,不用担心。

当代人的心理现状

我们都知道人是复杂的,是多重性的,现代生活的多元化和个人主义更加重了这点。

随着现在“北上广深一起漂”的发展趋势,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背井离乡一个人到一线城市打拼。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收入,可是一个人的独居生活,却也往往让人感觉到“寂寞到难受”。

这样子的“独居青年”往往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为普遍的合租人群,为了省钱选择了和别人一起合租,每天吃着大锅饭,熬夜加班赚钱攒钱。第二种则是有钱的大龄单身青年,工作收入都不差,独居生活富有且豪华,但是守着高档厨房却整日以外卖为生。

虽然嘴上都觉得自己过得已经“蛮好了蛮好了”,但是实际上,这两种人偶尔也会对自己的生活品质产生怀疑。

第一类人会觉得自己辛辛苦苦为生计奔波了半天,最后却只能拥有合租房屋里最小的那一间,恨不得上厕所都得计时掐表。

而第二类人也会觉得,自己每天在外面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回到家却只能冷冷清清地一个人吃外卖,虽然也有稍微高级一点的商家,可是饭菜中终归没有来自自家厨房的温度。都说有钱就好,可是有了钱却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个中滋味谁又能知晓?

长此以往的生活,很多人都患上了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据调查显示36.1%的城市青少年存在抑郁,12.8%报告自杀意念;40%老年人存在抑郁情绪;公务员54.88%出现工作倦怠,34.5%存在抑郁倾向;63.3%承受中等以上的压力;企业员工42.5%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困扰,17.4%存在抑郁倾向;科技工作者20%有一定程度的抑郁倾向;27%的身障人士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何心理疾病越来越普遍?

按理来说,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关于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知识也越来越普及,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人力、物力用于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应该越来越少才对。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社会越发展,大众的心理健康问题似乎就越多。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心理疾病越来越普遍呢?热点菌简单梳理了几点。

社会快速的发展,激烈的人际竞争,给很多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工作时间的无限延伸,会让人产生心理疲劳。由此以往,必然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其实在之前,人们也是有心理问题的,但由于人们对它们的认识不足,不知道这些心理和行为是心理问题的表现,甚至以为是道德问题、思想问题、生理问题。

今时不同往日,学科的发展,使人们对心理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信息的关注度也大大提升。

不过,目前大众的心理健康观,仍是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并不多,甚至难以区分症状与问题(疾病)的关系。普遍将症状当作疾病,以为有症状就是有问题,有问题就等于有病。

有强迫行为就是强迫症,有抑郁情绪就等于抑郁症,有拖延行为就是拖延症。甚至认为原生家庭不幸福就会有不幸福的婚姻和不良的亲子关系;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就等于心理不健康,就等于有心理问题。

热点菌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不夸大更不能轻视。如果自我调节不过来,要及时去看心理医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