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自残?听专家如何解释

文 / 大狮
2018-11-22 14:45

自残,很多人有过这样的行为,甚至于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而往往有些人自残只是为了寻找一种快感!

美国精神健康协会(MHA)通过对几个国家1000名受访者调查发现,约4%的成年人和15%的青少年在情绪危机的时候曾使用过不同方式进行自残,而大学生自残的比率则更高,由17%至35%不等。这些采访者表示自己自残的时候,主要是以利器割伤自己为主,其他譬如抓伤皮肤、咬伤、烫伤、拉扯头发、撞头、滥药,故意令伤口溃烂或无法复原等。看了这些调查报告,你一定相信,这是一种绝对不正常的行为。而且,这还是一种无法医治的“病”。

也许你会认为自残的人大都有精神病,但调查显示至少一半以上自残的人并没有任何精神障碍;你或许又以为自残的人是受虐狂,但他(她)们绝对不然,他们完全能感受疼痛而且并不喜欢。

既然他们既没有精神疾病也不是受虐狂,为什么还会有这种不可思议的行为呢?回避疼痛几乎是所有生物的本能,因为疼痛直接联系到受伤以及死亡,是什么因素驱使人违反本能,制造疼痛伤害自己呢?

许多有自残经验的人称,自残能够帮他们处理无法承受的情绪。这些情绪通常包括抑郁、自责、悲伤、挫败、焦虑、愤怒、孤独、空虚等。通过自残,可以转移、表达、释放、控制、平复有关这类情绪。

哈佛大学的温蒂·奈克心理学教授发现:自残的原因排在第一位是阻止负面感受。对于自残者而言,负面情绪如洪水将至,自残是挡住这股洪水的最后防线。此一过程始于负面事件的爆发,然后是负面情绪的产生,第三是急需驱赶负面情绪的想法,第四步是寻找暂时解决办法,最后一步是自残。

自残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应对情绪的经验和技巧。在面对强烈负面情绪的时候,只能借助这种笨拙的方式来转移自己对痛苦感受的注意力。另外,他们的自我认知通常负面,自残的人通常感觉自我价值低,认为自己是有缺陷的、残次的,没用的,前途渺茫的……因此会选择惩罚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此外,自残产生的疼痛能带来良好的感觉。北卡罗莱纳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家杰森弗兰克认为,身体疼痛从开始到消失的过程,能制造情绪上的快感,这种神经机制称为“抵销疼痛的缓解”,而自残的人无意间发现了这种机制并加以利用,当他们尝试过后,再度面对负面情绪以及由此产生的压力时,就会不由自主选择自我伤害的办法,以获取这种快感。

对于自残者而言,令人恢复平静,感觉良好的不是痛苦,而是痛苦由开始到消失的过程。身体的疼痛(无论是病痛还是自残导致)结束的时候,不但令人重新感觉舒适,还导致心理上如释重负,形同一种奖赏机制,奖赏所得不仅是疼痛消失,还有随后出现的快感。因此,自残用于驱赶负面情绪是有效的,可以转移痛苦,平复愤怒,甚至产生莫名其妙的快感。

但是,自残只能一时缓解情绪,是一种非功能性的策略,而且会造成许多后遗症:包括身体损伤、永久疤痕、因为无法自控而产生的羞愧感,隐藏秘密的压力,以及对家人造成心理压力。

自残本身只是症状,而非症结所在,引起自残的问题通常是社交挫败、自我认同负面、创伤后压力症、抑郁症、自闭症等。虽然自残不一定和精神病有关,但心理学家倾向于将自残和人格障碍联系在一起,其中常见于儿童的黎式尼亨症则由基因引起,尤其需要精神科的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