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文 /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2018-07-30 18:46

7月22日下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2018年第二十七场讲座在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开讲。熊佑平老师来到大讲堂,为市民带来《为孩子创建美好的成长世界》的主题讲座,一起来欣赏讲座精彩内容: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熊佑平老师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亲近自然

《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惠特曼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在那一天,

或者那一天的一部分,

或者几年,或者连绵很多年。

或者是早开的紫丁香,

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还有那青草,那绚丽的朝霞,

那红色白色的苜蓿草,

以及那菲比鸟的啾鸣,

还有那三个月大的小羊羔,

淡粉色的一窝小猪,小马驹和小牛犊,

还有谷仓空地上或泥泞的池塘边

那叽叽喳喳的小鸡一家,

还有池中好奇的鱼儿,

以及那美丽的迷人的湖水,

还有池中的水草,优雅地摇曳着

所有的这一切,

都成了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惠特曼的《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首诗的意思并不深奥,孩子在成长路上所遇到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他的一部分。包括他的同学,他的老师,当然最重要的还有他的爸爸、妈妈,这都可能成为他成长中的一部分。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对学校而言,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这种社会生活的形式里,凡是最有效地培养儿童,分享人类所继承下的财富,以及为了社会目的而运用自己一切能力的手段都被集中起来。因此,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亲近自然

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我们东方的教育思想是有差异的,我们东方教育强调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期待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而西方从17世纪“发现儿童”以来,教育更看重的是现在。怀德海说教育最重要的就是现在,没有比忽视现在更可怕的事情,因为现在连接着过去,也通向未来。所以在西方对教育的理解,用中国的一句诗来说,就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了。很难说这两种思想谁对谁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诉求,不同的价值观,都会影响教育、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到为孩子所创建的成长世界。

第一部分 选择合适的学校

许多家长都会存在给孩子选择学校的焦虑,要上什么样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全国范围来讲,深圳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很多城市来说算是不错的,公办学校整体的发展越来越好,在政府的积极支持下民办教育也在蓬勃发展,国际教育也如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开来。对学生和家长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选择的空间。如果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家长们会怎样选择呢?下面展示的三个学校,哪个学校是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呢?家长又给孩子选择哪个学校呢?两个问题看起来近,但实际的生活中差异性很大的。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特点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特点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特点

面对这三所学校,家长心仪的学校可能是A学校,孩子们可能就是B学校,几乎没有选C学校的。很多时候,家长其实是很纠结的,他们心仪的好学校,但是最后却没让孩子去,就像生活中所谓的“好人卡”。

A学校是德国萨勒姆王宫中学, 创立于1920年,位于德国南部美丽的博登湖畔,招收10-19岁男女学生,是德国规模最大、最著名、要求最严格的寄宿学校,培养了西班牙索菲亚女王,英国菲利普亲王和宝马汽车总裁等众多杰出的学生。在德国各行业的“百年品牌”选拔中,是唯一一所入选的中学。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萨勒姆王宫中学

B学校是英国夏山学校,它是教育史上的一个典范学校,由A·S·尼尔创办于1921年。作为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因材施教的典范”。它是《窗边的小豆豆》里巴学园的原型。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夏山学校毕业生

C学校是美国的KIPP,它建在贫民区,学校的绝大多数孩子来自穷人家庭,他们依靠抽签而不是成绩决定是否被录取,可它的大学升学率却超过80%——美国贫困家庭孩子能考上大学的只有8%!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KIPP

很多家长心仪A学校甚至是B学校,但是最后往往会将孩子送到C学校。在深圳每年小升初的时候,家长就会拼命让孩子考进那些四大名校升学率高的初中,这些现象也就反映了家长的心态。为什么要进名校呢?有教育机构总结为名校有优质的师资力量、浓厚的学习氛围、开明的管理理念、良好的校园秩序、开阔的人生眼界、丰富的参与机会、强大的人脉资源。于是,许多家长便在随大流让孩子都进这些“名校”。但家长自己本身却并没有去了解学校究竟是怎样的,也没有考虑孩子是否愿意或者适合去那些学校,仅仅只是因为别人都是这样做的。

万维钢的《智识分子》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美国教育的今天会是中国教育的明天吗?”他将美国的教育分为三个阶层:

底层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为至少可以让他够上一个饭碗。

中产素质教育:学校培养孩子,更多的体育特长、更多的才艺,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组织人群的能力、还有探索问题的能力。

顶层精英教育: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核心使命是要让孩子学会怎样选择和改变世界。

底层阶级是高度依赖学校的,贫民窑的孩子接受大学教育后,至少能得到一份工作,而不会像大多数未接受教育的贫民窑孩子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与之对应的学校就是KIIP,所以这种学校的存在也有他的合理性。前些年,衡水中学等“超级学校”创造了高考奇迹,有许多人吹捧,也有许多人批判。但是客观上分析,应该考虑它存在的合理性,关键是要看哪个群体对教育有什么需求。

学校教育对于中产阶级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主要起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这个孩子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来等待社会的挑选。

顶层:学校就是提供一个基本的环境,最终起作用的是家庭本身的思想观念、社会阶层和财富地位。

不同的家庭,不同孩子成长的轨迹都会不同。学习成绩差,他也可能会有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除去个人后天努力的成分在里面,有些孩子的家庭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和其他的资源支撑孩子继续深入学习发展,学校、学历对他们而言,就不是唯一的追求了。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择校难

为什么很多家长还是很纠结?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国内优质教育资源还是非常稀缺的,和美国相比,社会竞争更激烈,社会保障更低,于是许多家庭既要兼顾孩子的素质教育,又不得不拼应试,因为只有应试才能保障孩子能进入更高层次的教育机构。但是主观因素也不容忽略,第一是太过实用主义,就是为什么读书、为什么接受教育?就是希望他上好学校、上好大学,将来找好工作。有一个笑话:一群人看到一个小孩儿在放羊,问他为什么放羊?小孩说放羊赚钱娶老婆。娶老婆干什么呢?生孩子,生孩子干什么?放羊。笑过后,大家不妨想一想,太过实用主义的教育思想,跟那个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第二是不相信简单而美好的东西,只相信学位房,只相信培训班,不相信好的教育在于家庭,好的教育是在于父母的陪伴。第三是只注重眼前看得见的东西,一年级的家长就很在乎分数了,把小升初当作很惊天动地的大事,考不上好的中学、考不上好的高中就好像失去了全世界。但是整个的人生历程中,学生时代也只是一部分而非全部。而且,即便是考上了好的大学,也不见得到社会上仍然能出类拔萃。所以这种以升学、以分数为导向,把这个东西当作目标的教育,最终实现不了我们想要的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穷人的思维

关于择校,有时候不用太迷信“名校”,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哈伯特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

人们受到的最重要的培养是12岁以前从母亲那里接受的教养。——怀特海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最大的智力发展是从16到30岁之间孩子的自我发展,而决定孩子自我发展的因素就是12岁以前在家庭里所受的教育,这是著名的教育家怀特海的观点。家长与其为择校焦虑和盲目奔波,不如耐心陪伴孩子的成长,给孩子一些让他们能感受到的关怀和爱。学校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家庭。深圳中学每年发布的高考进入全省1000名的榜单,都会考生标注出来自于哪个初中,哪个小学。我发现,哪怕是深圳最知名的小学,在榜单中他们的学生数量也没有占任何优势。工作之后的人生,学校更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学校包分配的时代早已过去。那种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话,其实只是某些培训机构夸大其词,胎教早教固然重要,但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成长本身,成长所需要的环境,最美好的成长环境还是在家庭。

第二部分 做个睿智的家长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三种家长

虎妈、狼爸、猫爸,家长们到底属于哪一种呢?

虎妈蔡美儿是耶鲁大学教授,她给两个女儿订的家规如下: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家规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教育成果

狼爸萧百佑的口号就是“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他给孩子制定的家训如下: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教育方式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教育方式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教育成果

孩子犯错了,狼爸也会打孩子,但是打也是有原则的打。

猫爸是上海的常智韬,他的口号是“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教育方式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教育成果

为什么不同的教育方式下的孩子都能进耶鲁、哈佛、北大这些名校呢?其实教育方式只是一个方面,虽然教育方式不同,但是这三个家庭的教育必然是存在共同点的。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共性

一、家庭和睦,教育配合默契

在孩子成长的时间中,和睦、和谐的家庭环境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因为家庭是最早的学习场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当然家庭成员之间不可能没有分歧,但是不把这种分歧直接暴露在孩子面前。下面两个表格的数据可以显示家庭氛围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表格

二、肯花时间,乐享孩子成长

不同层次的家庭有不同的问题,有的家长确实是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但如果有时间、有精力,也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成长环境的话,家长就必须把时间留给孩子,多陪伴他们。我们学校在旧金山湾区有一个姐妹学校,在那里交流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家长会接孩子放学,平时都会接送孩子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周六、周日一般都会陪伴孩子。在这些时间里,他们甚至都不接电话,也很少会去参加应酬。虽然这可能只是美国中产阶层家庭的情况,但对于我们中国的家长也是有参考意义的。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工作上,在应酬中,以至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陪伴孩子不应该是负担,应该是家庭生活方式!我们应该享受陪伴孩子这个过程,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再不陪伴他们,他们就长大了,不再需要你们的陪伴了。如果每个家长内心里面有这种观念,那么这种无形的力量就是孩子最美好的成长世界了。

三、原则性强,重视习惯养成

德国和中国在历史文化方面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比如说两个国家都曾经在某些阶段奉行着威权统治、威权教育,所以德国在教育上的一些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德国人的原则性很强,而且重视孩子的行为规则。很多中国的家长容易把严格的纪律、规则,跟孩子的天性对立起来,但是通过研究大量的教育案例,其实小孩子对规则、规矩的尊重也是他的天性,只是很多时候他不明确,哪怕是之前提到的最自由的夏山学校,他们学校的学生也都会遵守共同制定出来的规则,而且当他们走上社会之后,他们也是规则意识非常强的那一批人。

四、因材施教,懂得沟通欣赏

我们在借鉴别人教育成功经验的时候,千万不要简单的模仿,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孩子的特点,一定要因材施教,懂得沟通与欣赏,真正的好家长一定是了解自己孩子的现状的。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绝不是上什么学校,而是终身学习和幸福生活的能力,这一点才是家长最应该重点关心的。

孩子们青睐的夏山学校属于那种“叫好不叫座”的学校,这个学校的毕业生里各种类型的孩子都有,甚至有毕业了还不会读写的学生。夏山学校的毕业生,有上名牌大学的,也有做木匠、水电工的,从职业上来看不属于那些最耀眼的群体。但是夏山学校毕业的孩子有一个共性,就是充满自信、无所畏惧,他们不畏惧失败、不畏惧权威、不畏惧被排挤、不畏惧生活,哪怕经受挫折,他们也都能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我们不能以上什么学校和做什么工作来评价学校的成功与否,学生的成长生活、学生的生命历程才是最重要的指标。我认为夏山学校是值得我们尊崇的一所好学校,这所学校让学生获得了终身幸福生活的能力。为什么夏山学校毕业生不管从事何种工作,不管在什么环境里,都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从小在这种没有斥责、没有惩罚、没有竞争压力的环境中长大,拥有一个没有被变态的社会压力所导致的畸形童年,这种自由美好的成长环境给孩子们涂上了善和美的精神底色,塑造了他们自信而阳光的性格,所以他们长大之后才有那么大的勇气面对生活。所以,真正教育的美好成长环境应该是这样。家长的眼光应该放长远一些,给孩子一个美好、自信的童年,这对他未来的人生绝对是有帮助的。如今的社会,对于学历反而不那么重视了,更看重的是沟通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幸福生活的能力。

董卿说,“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先成为这样的人。”对于家长们来说,与其告诉孩子怎么做,不如跟孩子一起做。我在做阅读研究的时候,注意到一组数据: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基本上父母亲都是喜欢阅读的,并且是经常阅读的,无论是自发性的阅读,还是工具导向的阅读,总的来说,高分组学生的父母亲的阅读行为和态度是明显强于那些低分的孩子的父母的。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表格

第三部分 接纳孩子的成长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推荐画册

接纳孩子的成长,首先要接纳不同孩子成长的节奏。《阿虎开窍了》是一本很简单的图画书,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会长大,不管多快多慢。现实的问题是,很多家长没有足够的耐心守候孩子的成长,总喜欢跟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不仅反映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还反映在对待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一句话叫“静等花开”,每个家长要有强大的内心和勇气,等待孩子慢慢成长,而不要去揠苗助长,每个孩子的成长阶段都不一样,在小学阶段领先或落后都跟最终的人生没有多大关系。

第二个是绘本《我们的强强》,讲的是几个动物对一个鳄鱼蛋产生好奇,等它孵化出来后,又都想教会它自己的本领。可是,强强学游泳学捕猎学得很快,学唱歌、学爬树就很吃力。加德纳博士说,“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每个孩子都有他天才的一面,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短板。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将他们的长处发挥出来,而不是一味的补短,最后把孩子的长处也弄没了,其实在社会上,只要把长处充分发挥出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行行出状元,没有哪个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才。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多元智能

儿童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终会按自己的节奏自己的方式成长,他们终会拥有自己的人生。作为父母,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为孩子的童年成长创建一个美好的成长世界,让孩子爱里长大,在自信中长大。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亲近自然的儿童

《你的孩子》——纪伯伦

你的孩子不属于你

他们是生命的渴望

是生命自己的儿女

经由你生

与你相守

却有自己独立的轨迹

给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意志

孩子有自己的见地

给他一个栖身的家

不要把他的精神关闭

他们的灵魂属于明日世界

你无从闯入

梦中寻访也将被拒

让自己变得像个孩子

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复制

昨天已经过去

生命向前奔涌

无法回头

川流不息

你是生命之弓 孩子是生命之矢

幸福而谦卑地弯身吧

把羽箭般的孩子射向远方

送往无际的未来

爱——是孩子的飞翔

也是你强健沉稳的姿态

对孩子而言,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怎样的家庭教育更适合呢?

熊佑平老师

主讲嘉宾:熊佑平

深圳市百仕达小学校长,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深圳市阅读联合会阅读指导专家组专家,担当者行动和真爱梦想公益等公益组织特约讲师。

2015年“书香岭南”全民阅读模范个人,2015年深圳“十大领读者”,中国教育报“2016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奖。

主编有《文学与表达》《小学作文五步成功法》等。

根据嘉宾PPT和现场速记稿整理,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