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如何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

文 / 鲁鹏程-家庭教育
2018-07-26 17:26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如何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

文/鲁鹏程

先来认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你经常会处在焦躁、愤怒之中吗?

你是那种很容易就被点起火来的人吗?

你是不是一丁点不如自己心意,便会怒吼不已?

你是不是总能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

你对待孩子问题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发怒?

你是不是觉得发脾气是震慑孩子的好方法?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基本就可以肯定你在情绪控制上需要继续“修炼”了。我们先来看看,坏脾气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第一,坏脾气会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压抑。

你爆发了脾气,整个大脑都充斥着愤怒的感觉,此时的你不会允许周围有什么快乐的声音出现,不愿意这些与你当下情绪不相合的因素存在,你在身边营造了一个压抑的环境。

而此时也同样笼罩在这个环境中的孩子,也会受到这种坏情绪的传染,一些不好的事情可能就会在他的头脑中被调动起来,他的情绪便也随之变得低落。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如何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

第二,坏脾气会夸大原有的事实。

3岁的孩子只是不小心打翻了水杯,坏脾气的妈妈却觉得孩子会因此变成多动症。

7岁的孩子只是作业做得不算好,坏脾气的妈妈却认为孩子将来一定会一事无成。

12岁的孩子只是和同学闹了小矛盾,坏脾气的妈妈却给孩子打上了没人缘的标签。

……

原本都是一些只要及时解决就完全没问题的事情,在正爆发坏脾气的妈妈眼中,就全都变成了了不得的大事。这都是我们夸大了事实的结果。(选自鲁鹏程家庭教育畅销书《妈妈情绪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第三,坏脾气会导致人口无遮拦。

平静状态下,我们说话会经过思考,会找寻比较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但坏脾气一旦上来,说话就变成了一种口无遮拦的行为,那些难听的、伤人的、带有极大冲击性的话语,就如泼水一般倾泻而出。

伤害就是在此时发生的,一些青春期的孩子出现“情绪暴躁”现象的背后,往往伴随着妈妈长时间的语言刺激。他们经受了许多妈妈语言上的“暴力伤害”之后,最终忍无可忍,选择做一些过激的事情来和妈妈对抗。

第四,经常情绪失控会阻碍人正常的思维。

情绪失控对人思维的引导是极其负面的,爆发坏情绪时,我们的头脑往往是不可控的,能想到的也是一些负面的话语,做出的也是一些偏激的行为。比如很多孩子之所以被打骂,就是因为坏脾气导致妈妈想不到其他的好方法,能让自己最快速地排解心中怒气的方法,只有打骂。(选自鲁鹏程家庭教育畅销书《妈妈情绪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教育从来都不是靠盛怒之下的吼叫来解决的,因为很多吼叫的内容只是在不断地将孩子出的问题摆出来,然后要么翻旧账,埋怨孩子不思进取;要么就进行直接的打击,将孩子批驳得一无是处。显然这些内容都不能令孩子感受到教育的意义,他只接收到了一阵语言的暴风雨,忍受了一次心灵的强烈刺激,陷入一种无助与悲伤之中,还有一部分孩子也因为被否定而陷入另一种暴怒之中。

由此可见,你的坏脾气只能让你自身变成一个暴怒的“野兽”,没有理性的判断,没有值得人信服的言语,在这时你所开展的教育,已经不能称之为教育,说得残酷点,而只能叫“施虐”了。这种对心灵的伤害,对任何人都是难以忍受的,更别说是孩子。

唯有情绪平和,才能看得见问题,说得出道理,拿得出温情,理得出智慧。

教育更需要如此。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如何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

很多妈妈会在吼叫之后表现出悔意来,并对自己的教育不起作用而感到忧愁甚至是悲伤。这其实是一个好现象,意味着你有想要改过的心。

你要成为一个懂教育的妈妈,不只是要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只是摸索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你首先要确定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平和的妈妈。你需要好好认识自己的脾气,从开头的那些问题中寻找自己情绪的爆发点,然后试着学习平复自己的情绪。

回忆一下你与孩子之间的相处,相信你会发现你和颜悦色的样子,才是孩子最喜欢看到的样子;你平静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孩子多半都能听进去。

所以先不要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怎么应对孩子的问题之上,先修炼好自己,让我们试着摆脱“坏脾气妈妈”这个形象,做一个平心静气的、让孩子心服口服的好妈妈吧!

选自鲁鹏程家庭教育畅销书《妈妈情绪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点击左下角“了解更多”一步直达本书。

孩子的成长,妈妈的修行——如何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