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津乡村走出的著名心理学家 文/红苇

文 / 宝墩之舟
2018-04-04 17:08

刘绍禹,新津人,我国早期心理学家,留美归国博士,一生热爱祖国,培养了大批教育学、心理学人才。是我国杰出的人民教育家。生前曾担任四川师范大学校长。

从新津乡村走出的著名心理学家 文/红苇

从乡村到都市

公元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农历庚子年,这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西太后西奔逃命,而早两年,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失败。此际,一种混乱茫然的氛围弥漫中国。

这年的春夏之交,在新津万和乡(现属兴义镇)小地名刘墙一个乡绅家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刚猛的啼哭声似乎暗示着他旺盛的生命力。刘家上下喜气洋洋,这个原本就知名乡里的家庭,此刻添丁加口,更引得乡人关注。有人以试探的口吻判断:值此天将大变之年,这孩子恐怕将来前途未可限量。

这孩子叫刘绍禹,后来漂洋过海,获得博士学位,成了著名的心理学家,并做了大学校长。

刘绍禹出生时,恰值社会上流行维新思潮,父亲刘南轩,有秀才功名,在乡里声望卓著。受维新思潮影响,思想渐趋新派,非迂腐士子可比。他虽处偏僻的西蜀乡里,却深信一个新的时代就要来临,所以后来经人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可以想见,这样的家庭会给刘绍禹怎样的教养。

1904年,清廷颁布新学制,史称“癸卯学制”,废除旧学,仿西洋教育制度,开办新学。据此法令,各地纷纷办起了新式学堂。新津也在这年办起了一所官立小学堂,即今日新津一小的前身。第二年,刘南轩捐出家赀,在万和乡歇马店办起了一间初等小学堂,取名歇马店小学,这就是今日红领巾示范学校万和小学的前身。因是新津第二所新式小学、新津乡村第一家新式小学,歇马店小学在当时地方上很有名气。

这年,刘绍禹5岁,正是传统教育上的开蒙之年,因缘际会,他进入歇马店开始了人生的第一课。

从刘墙到歇马店小学还有不短的距离,孩提的刘绍禹每天独自步行上学一人上学,体力和精神得到很好的锻炼。万和乡地域平坦,南临西河,北濒岷江正流羊马河,水土肥沃,向来是成熟的农业产区。走在乡间小路上,触目所及,真是风物明丽,沁人心脾。这般环境静静地润染了小刘绍禹的心智,且让他终生对农村怀抱一种美好情感。

歇马店小学是初等小学,只有三个年级,所以初小念完后,刘绍禹转到新津县城里的官立小学堂读高小。10岁那年刘绍禹小学毕业,成绩优异,旋即进入成都成属联中(今石室中学)学习。需要说明的是,新津的新式学校,很长时间只有小学,到民国的1930年代初方始有初中。此前有条件上中学的孩子只能到成都就学。

彼时是1910年,成都虽深居内陆,西洋文明却已然深入。邮政、电报、照相、西医、报纸、警察、电灯、兵工厂、西洋图书、甚至电影等等皆已出现在成都,而市民似乎已经很能接受这些外来事物。一个乡下孩童来此新环境,眼界大开,思想精神开始成长。有一次,老师以《弭兵》嘱其作文,刘绍禹凭借平常的观察与思考,另辟蹊径,以富国强民之道论之,大获赞扬,老师批语:“少年英雄,可爱也!”。中学时光非速过去,其间,改朝换代,清廷倒下,民国崛起。1914年,刘绍禹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清华学校是清华大学的前身,当时是一间留美预备学校,考进该校,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跨出了国门。

1915年春天,少年刘绍禹启程前往北京。此行路途遥远,没有现代交通工具,舟车劳顿,晓行夜宿,行脚相当艰苦。大约两个月后,刘绍禹来到了北京。

比起内陆的成都,此时的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清华又是精英文化圈,刘绍禹一面刻苦学习各门课程,一面密切关注社会思潮。那时的北京,科学与民主思想传播甚烈,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也得到传播。当时,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沈尹默等一大批杰出的知识分子云集北京,为时代注入了积极又新鲜的空气,社会上弥散着勃勃生机和亢奋色彩。青年刘绍禹深受影响,打下一生的精神底色:追求科学与民主,强我中华。1919年,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爆发,刘绍禹积极投身运动,初显一个新青年的理想和意志。

负笈美利坚

1922年,刘绍禹从清华学校毕业,考进美国衣阿华州格锐乃尔大学攻读教育学。

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过,欧洲在修复战争创伤,全世界美国一枝独秀,进入了时任总统柯立芝繁荣时期,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全社会一片欣欣向荣,俨然美好世界的象征。初来美国的刘绍禹,亲眼见到美国的文明与富强,心中受到强烈的撞击,对比自己积贫积弱,又愚昧落后的祖国,中美之间那是天渊之别。刘绍禹心中暗暗立下宏远志向,学好美国先进科学文化,报效自己的祖国。

在格锐乃尔大学学习一年的教育学后,刘绍禹转入芝加哥大学专攻心理学。从此,他的一生与心理学、教育学接下不懈之缘。

芝大的心理学掌门是世界级的哲学家杜威和机能派心理学大师安吉尔。他师从机能学派领导人卡尔教授。1924年,刘绍禹在芝大读完本科,旋即又考入芝大研究生院继续学习。芝大是世界级别的学术殿堂,在卡尔教授指导下,刘绍禹受到严格的学术训练。在实验室以白鼠为对象,观察白鼠的学习行为,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自此,重视实验成为他的一生的学术底蕴。1927年,他以论文《论年龄与学习的关系》获博士学位,该论文深获导师卡尔赞赏,列入芝大心理学博士生必读参考书。在卡尔教授的推荐下,刘绍禹藉此文加入了著名的全美自然科学家协会。一个年青的博士能得此荣誉,令人十分羡慕。不过刘绍禹对此却颇为超然。加入全美自然科学家协会将会得到一把金钥匙,这是令人羡慕的象征,但他并未去领取,他说:“我要他干什么?我学本领,是为了振兴祖国”。《论年龄与学习的关系》这篇论文对后学影响尤多,1934年的芝大中国留学生胡寄南(华东师大教授)很多年后还极赞刘绍禹的博士论文对它的影响。

刘绍禹他们那一代留学生自幼目睹祖国的平穷落后,精神上接受过“五·四”洗礼,自尊心极强,刻苦奋发,一生情系祖国。留美期间,他曾亲历两件事,令他备受刺激,内心深处燃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他曾亲眼目睹一个中国青年对镜刮胡须时,一个白人小伙嘲笑说:“你刮胡子有什么用?刮的再干净,也是黄种人、中国人、东亚病夫!”另一次,他乘公交车,一位美国女子竟然天真地问他:“你是中国人吗?听说中国人身上长尾巴,请把你的尾巴亮出来看看”。他悲愤至极,回去在日记中写道:“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竟被视为带有尾巴的劣等民族!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这些事例促使刘绍禹更加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那时,刘绍禹与同在芝加哥大学的闻一多,以及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潘光旦结下友谊,时相过从,砥砺志气,共同为祖国的振兴发奋苦读。闻一多是湖北浠水人,后来成为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潘光旦是江苏宝山人,后来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社会学大师,至今影响学界。现在看来,他们三人的留美时代,真是意气风发,灵魂激越飞扬。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科学救国思想贯穿他们的学习生涯。

艰苦岁月

博士毕业后,刘绍禹婉拒卡尔教授的挽留,于1927年的11月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可惜,他从此将面对长长的艰苦年代。刚回国时,国内军阀混战,故乡四川尤甚,几个军阀割据四川,形成防区时代。然后日寇侵华,全面抗战爆发,然后国统区腐败糜烂,经济奔溃。祖国一个又一个的灾难他全都赶上。不过,混乱的局势下,刘绍禹不改初心,依然兢兢业业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

刚一回国,成都大学新任校长张澜即礼聘他担任教育心理学教授。成都大学是四川第一所大学,1925年由原来的成都高师改建,定名“国立成都大学”,它的主体部分后来与川大合并。张澜是南充人,著名民主人士,对成大的确立与发展厥功甚伟,而成大也因此在政治上很有作为,号称西南地区“民主与科学的堡垒”。因为升格未久,彼时成大心理学科简陋,刘绍禹的到来,给心理专业吹进一阵新风,有力提升了心理科的学术水准,多门心理专业课程随之开出来,据他的学生回忆,大约刘绍禹开出了以下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验与统计学、高级教育统计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学史。其中多数课程由他讲授。由于留美习得的学术背景,他的讲课深受学生好评。

1935年,刘绍禹获得中华文化基金会的帮助,赴美访学一年。离别美国八载,此番故地重游,心中别有感慨。此时的美国经历经济大萧条,无复柯立芝时代繁荣景象,但经济已然复苏,风头依然健朗,科教文化继续前行。

此行,他对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心理学、教育学学科作了深入的观察,学术上收益极大;心中也渐次构想出祖国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愿景。为此,他利用访学之机依照芝加哥大学心理实验室样本购买了全套心理实验仪器,以及大量心理学专业书刊。

美国归来,刘绍禹转到四川大学,任教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从此,他开始了在川大的长期工作。任上,他多方延聘教育学、心理学专家来川任教,同时改进教育系学制建设,还积极扩充系里的教育学、心理学专业书刊庋藏,及扩增专业仪器,一时令川大的教育学、心理学成为全国高教亮点,专业设施全国闻名。这期间,全面抗战开始,大批大学教员入川。刘绍禹身为系主任,不囿于自己的学派,以宽容的胸怀聘用专家来川大心理教育系任教,令川大成为全国重要的心理教育科研基地。刘绍禹一手教学,一手行政,工作极为繁重。即使如此,他依然抽出时间创办《教育半月刊》,作为心理和教育专业的基础研究园地。办杂志原本就辛苦,半月刊出刊时间紧,更要投入大量劳动。刘绍禹十分重视这本杂志,组稿、审稿外,还亲自撰写了大量文稿。其中不少文稿并非应景之作,而是融入了他专业性的思考。如他在《大学四年中能学些什么?》所持观点,今日看来也相当值得重视。其中透出的远见卓识,很见刘绍禹作为教育家那科学缜密的思维。

彼时正值全民抗战,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刘绍禹的种种努力十分不易,他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同仁的赞誉,也显示出了行政干才。

值得一说的是,在学术上,刘绍禹治学严谨,既强调拿来,又力倡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心理学有许多派别,他深受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学术训练影响,极为重视心理实验,反对内省法。当时,在遗传与环境影响个体发展讨论上,教育界和心理学界若干年来颇多争论,为此,他撰写文章《遗传与环境问题批判》对此问题做了科学论断。他以自己多年的试验研究为依据,坚持遗传与环境的合力作用影响个体的发展。此外,对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他提出诸多深刻思想,他所提倡的17条儿童精神健康办法,至今予人启发。

刘绍禹出身农家,一生爱工农,生活质朴,平易待人。政治上,刘绍禹追求进步,对国民党的腐败糜烂深恶痛绝。抗战胜利后爆发的系列学生进步运动,他都坚决鼓励支持,甚至冒险掩护进步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川大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务长、副校长。1956年,刘绍禹加入中国入共产党。1957年,改任四川师范学院院长(今四川师范大学)。此外,他还担任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四界人民代表。

1981年,刘绍禹因病在北京辞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