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icy分享」国外大学教授研究出的八个促进学习的心理学研究

文 / 若希北美升学指导
2018-02-11 11:37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都在试图用各种研究实验来验证哪些学习方法更加有效,哪些对学生们成长真正有帮助。近期若希老师在浏览英国心理学会官网中“研究文摘”版块看到一篇文章非常吸引我,文章名称为“八个促进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我特意进行了英文翻译,希望对各位学生和家长有所帮助和启发。

「Ruicy分享」国外大学教授研究出的八个促进学习的心理学研究

研究一: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避免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在一些人眼里,智力和成就都是与生俱来、难以改变的能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智力是一种人为因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后一种人更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或寻求更多的解决办法来积极应对问题。美国斯坦福大学的Carol Dweck教授发现一个现象。她在研究中指出,大学讲师和中学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出发来表扬学生,尽量避免对其学习能力作出评价。也就是说要表扬学生在成功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做的好的地方,而不是表扬学生内在的聪明。

我个人也觉得这个观点非常正确,我们要相信智力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不断的努力才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关键。

「Ruicy分享」国外大学教授研究出的八个促进学习的心理学研究

研究二:学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2005年发表在《自然Nature》中的一项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将会剥夺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有28位参与者参与了本实验,他/她们的任务是尝试去记忆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包括人物、事件、地点等讯息。其中一半的参与者在实验前一晚保证了正常的睡眠时间,而另一半则通宵保持清醒状态。经过两天正常睡眠的调查之后,所有参与者还需进行一次记忆测试,以便检验出参与者之前到底记住了多少。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atthew Walker教授发现,之前被剥夺过睡眠的参与者比正常睡眠的参与者平均少认了19%的图片。

「Ruicy分享」国外大学教授研究出的八个促进学习的心理学研究

研究三:原谅自己的拖延症

每个人或多火烧都会有一点拖延症,这事人之常情。从拖延症中走出来的秘诀就是:减少自责,放过自己一回。(这个观点有点有趣哦~)加拿大卡尔顿大学Michael Wohl教授的研究小组对134名大一新生进行了追踪调查研究发现,大一第一学期在其中备考阶段拖延之后,又马上从后悔自责中走出来的学生,在接下来的考试中更不会重蹈覆辙。反而到比每每陷入深深自责的学生获得了更出色的成绩。

「Ruicy分享」国外大学教授研究出的八个促进学习的心理学研究

研究四:合理进行自我测试

把时间花在小测试上(包括对答案)比一遍一遍地复习更加有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Nate Kornell教授解释说:测试本身会行程一种强效记忆,这种记忆不容易被抹去,而且侧颜可以很好滴检测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过该教授还提醒,趁热打铁的自测是不可取的,刚学完的新知识便立即进行测试是不会形成持久记忆的,只是徒增盲目自信罢了。

研究五:把握学习的节奏

让学过的知识在记忆中保持较长实际的一个秘诀就是:周期性的复习,考前突击是不太建议的。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Doug Rohrer教授和Harold Pashler指出,最佳的复习周期为所需记忆储备时间的10%-30%。举个例子,假如你将在11天之后测试今天所学的内容,那么第一次复习的最佳时间将会是在一天以后。同理,假如你的考试是在7个月之后,那么一个月后再回过头开始进行复习是比较合适的。

「Ruicy分享」国外大学教授研究出的八个促进学习的心理学研究

研究六:减少类比和特别抽象的例子用于学习中

常识告诉我们:在介绍复杂、抽象的概念时,如果能构思出鲜活的例子作为支撑观点,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然而,这一观点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被否定了。美国俄亥俄大学的Jennifer Kaminski教授让学生自己模拟教学过程,对一组三个数字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解说。研究结果发现,只有那些最初通过抽象数字符号学会概念的学生,最好才能自己给出新鲜生动的例子。同时那些一开始就以形象举例作为辅助理解来学习概念的学生,大多都不能顺利对学到的知识进行进一步自由转换。

「Ruicy分享」国外大学教授研究出的八个促进学习的心理学研究

研究七:在课前拿到讲义的好处

课前打印好PPT讲义虽然可以让学生在做笔记时偷懒,但通过研究测试发现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并不亚于课堂上做了很多笔记,课后才得到讲义的学生。美国杜克大学Elizabeth Marsh教授的这项研究曾发表在2009年的《应用认知心理学》期刊中。这个结论只是初步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假如记笔记只是在照抄幻灯片的内容,那么把学生从这件事情中解放出来并不是什么坏处。

「Ruicy分享」国外大学教授研究出的八个促进学习的心理学研究

研究八:相信自己能行

自信能够影响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作用甚至超过了背景知识的力量。美国乔治城大学的Bobby Hoffman和Alexandru Spatariu在2008年的一项研究中考察了81名学生在心里操作任务的表现,得出的结论是:自我效能感(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者者总结:学习是为了让人们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指导老师要是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出发,提供技巧性的指导,并给予鼓励性的反馈评语,每一位学生的“小”宇宙或许都能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