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影响我们的5个心理学现象,我们为什么喜欢自拍?

文 / 木苏
2018-02-09 16:58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用种种不经意的潜意识行为,这些生活里的“十万个为什么”,都能够从心理学效应中,找到有趣的答案。当你看完以下5种神奇有趣的心理学效应后,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

生活中,影响我们的5个心理学现象,我们为什么喜欢自拍?

1、 曝光效应:我们为什么喜欢自拍?心理学告诉你自拍的秘密!

有些人不喜欢自拍,觉得照片中的自己怎么就变丑了呢,通常他们会归因于自己不上镜。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又热衷于自拍呢?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一个名词叫“曝光效应”,是指某样事物出现的次数越多,人对其产生的好感度也越高(当然前提是这件事物首次出现没有给人带来极大的厌恶感)。比如隔壁的小美,第一次见过眼就忘,见得多了你会逐渐发现她身上有着诸多美好之处,比如皮肤好心灵美眼睛很水灵。

自恋让人类发明了镜子,自恋让姑娘们迷上了自拍。为了迎合人类的自恋,如今的拍照应用中大多为自拍设定了诸多特效:增白,祛斑,有些甚至是自带PS,一键拍成国色天香。

但是依然有一些人,长得并不寒碜,有些甚至有几分姿色,却总是不愿自拍,推说自己不上相。软磨硬泡拍出一张,旁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一看连声说:“丑死了,删了删了,根本不像我嘛。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相片中的自己“丑死了”或“根本不像”呢?

个人对自我的认知既来自内心的反省,也来自外界的反馈。“自己的模样”这一概念,大多数人是如何形成的呢?闭上眼,略一思索,你就会发现大多数时候我们是通过观察镜中的自我来形成“自我的模样”这一概念的。

由于曝光效应的存在,我们会对镜中的自我更有好感。因为在自拍之前,我们已经无数次看到过镜中的自己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相片中的自己“丑死了”。

但是,如果一个人经常自拍的话,曝光效应又一次起作用了,你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另外一点就是,这种姑娘一般的确是颇有姿色,所以在最初也许她们会觉得丑了一点,但是瑕不掩瑜嘛。

生活中,影响我们的5个心理学现象,我们为什么喜欢自拍?

2、为什么人们都是喜新厌旧:边际效应与贝勃定律

如果说边际效应是在描述人类厌倦一件事情的过程,则贝勃定律点出了喜新厌旧的原因:对于相同东西,第一次刺激会冲淡第二次刺激。

边际效应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例子:给你一个可爱多,你高兴的乱跳以为赚了,接下来是第二个……可是一直给你,你会觉得开始恶心了。这有两个原因:一,你吃饱了,生理不需要了,二,你吃腻了,刺激受够了。你希望有个机会表白自己"老大,给个哈根也好啊?"

贝勃定律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说的是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她)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来说,第一次大刺激能冲淡第二次的小刺激。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即第一次刺激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

我们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习以为常;而陌生人的一点帮助,却我们就感激不已。这便是"贝勃定律"在操作我们的感觉。对于亲人朋友,我们对他们的关爱习以为常,而且期望值很高。有时他们少了一丝关爱,我们甚至会恶言相向。对于陌生人,我们没有抱着多大的期望,因此,他们的一点点帮助,我们都感动不已。

生活中,影响我们的5个心理学现象,我们为什么喜欢自拍?

3、社交网络中的“蒸发冷却效应”,那些最想去结交别人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愿意去结交的人。

蒸发冷却效应,自然现象中,蒸发冷却是指液体在蒸发成气体的过程中会吸热,从而降低周围的温度起到冷却的效果。如果你在手上擦一点酒精会感觉很凉快,就是这一道理。

社会现象中,社交蒸发冷却效应是指在社交团体中,成员的价值跟液体的温度类似,因此当温度最高的液体蒸发变成气体时(价值最高的成员离开社团),剩下的液体的平均温度就会下降(社团的平均价值会进一步降低)。这一现象称作社交蒸发冷却效应。

那些最想去结交别人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愿意去结交的人; 那些最想说出自己看法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愿意听他说的人; 那些最想同别人交换名片保持联络的人,往往是大家最不希望拿出名片同他交换的人;当新成员不断涌入一个开放社团时,社团中最有价值的成员会发现社团成员平均水平的降低让自己继续呆在这里已经没有意义了,于是他们就会选择离开。

这批成员的离开进一步降低了社团的价值,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越来越多高价值的成员选择离开,直到有一天这个社团彻底的沦陷成了一个平庸的组织。

蒸发冷却这一现象点出了人类社交生活中很有趣的一个特点,而这一点,大部分年轻人是不知道的。年轻人从学校跨入社会,读了一些商业杂志就认为自己知道了什么是生意,去参加了一些行业论坛就认为自己是行业专家。实际上,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些私下的封闭社团,一直存在着,只是你不知道。但如果你不知道,就永远不会知道,除非有人愿意带你往上走。

生活中,影响我们的5个心理学现象,我们为什么喜欢自拍?

4、 “沉锚效应”让别人不懂拒绝你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出判断时,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的现象。

这一现象,如果我们用中国的成语“先入为主”来解释的话,相信绝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很好地理解了。为什么要把“先入为主”的思维说成是“沉锚”呢?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

经验老道的销售人员不会问你需不需要,而会提供出两个选择,通常我们都会跳入对的销售陷阱里。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沉锚效应。

当你想邀请一个你并非真心邀请的人,又不失礼貌,可以用“是否问”句:“有空吃个饭?”“有空一起K歌?”这个“有空”,约等于遥遥无期。如果对方换做你的老板或客户,那就要用“选择问”了:“一起出去玩,吃饭或K歌?”

如果你真心想送礼物给闺密,“围巾或香水,自己选一个吧”。如果仅仅是客套的可送可不送的礼物,不妨用点诡计:“想送你一件礼物,最近需要什么?”

我们的思维也有“锚点”,通常是一句话、一个限定词语或一个小规定,就让你的思维固定在某处,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一旦设定,你只能在规定的半径下活动,怎么都跳不出来。

生活中,影响我们的5个心理学现象,我们为什么喜欢自拍?

5、别想忽悠我:生活中影响我们决策的“诱饵效应”

每天都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做决定,然而,我们是根据什么进行决策的呢?是外在的流行与压力、他人的建议、还是内心的真实需要?下次做决策时,小心“诱饵效应”忽悠了你。

“诱饵效应”是指人们对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被“诱饵”帮助的选项通常称为“目标”,而另一选项被称为“竞争者”。

餐厅的菜单上总会有至少一个贵得离谱的高价菜--即时从来没有人点,或者你点了店家也会说恰好卖完了。这道高价菜的存在或许并不是要吸引顾客选择它,而是诱导你点第二贵的菜。因为当你看到有贵得如此离谱的菜之后,一定觉得第二贵或是更便宜的其他菜是如此的"物美价廉"。

"诱饵效应"是最先在消费品的选择中被发现的,现在已经被证明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经济学认为,人们在作选择时很少作不加对比的选择。那么,为了让消费者作出有利于商家利益的选择,营销人员便会安排一些诱人的"诱饵",从而引导消费者作出"正中商家下怀"的决策。

商家是精明的,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了解人们的消费心理,那就是:人们每做一件事,每选择一样东西,都会加以对比,而越是有对比的东西就越能凸显价值。因为人们对某件事、某样东西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并不知道某件事物的真正价值,而只能通过与这种物品相近的其他物品的比较来判断优劣。

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案例,比如手机套餐、网费套餐、电器促销等等。这些商家的做法很好地诠释了“诱饵效应”的心理学技巧。

生活中,影响我们的5个心理学现象,我们为什么喜欢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