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是锻炼出来的吗?“放养”的孩子免疫力太好,未必是件好事

文 / 药疗君
2020-02-05 16:25

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不得病就是免疫力强,孩子经常得病就是免疫力弱,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问题的。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免疫力是“锻炼”出来的,只有“放养式”的孩子,才会拥有强大的免疫力,这种看法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在医生的眼睛里,免疫力只是人体清除或对抗外来病原体的一种能力。

免疫力是身体抵御“外物”侵害的武器,能力太弱当然会导致孩子的体弱多病。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想到的是,如果我们身体的免疫力“太强”,也不是一件好事。“太强”的免疫力,会导致“敌我不分”的情况出现,过强的炎症反应和过敏反应还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由此可见,均衡而可控的免疫力,才是理想的免疫力。通俗的说,好的免疫力即不会让孩子过于频繁的生“病”;也不会让孩子不生病,更不会让孩子生病后难以控制。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一名6岁左右的儿童来说,每年感冒5-6次是正常的;如果感冒次数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可能意味着家长“过度放养了”;如果感冒次数远远少于这个数,也可能意味着孩子的生长环境“太温室”了。人体的免疫力有两种,一种为先天的免疫力,是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免疫细胞或者免疫因子,有效期一般只有6个月左右;另一种是后天获得的免疫力,是孩子身体接触到了病原体之后,或者接种疫苗后,通过建立自己的免疫体系拥有的,这种免疫力很多都能使孩子长期获益。

一般来讲,孩子的免疫力低下,大都与以下5个因素有关:

1、生理性因素

刚出生的婴儿,生理性免疫力都很低下;

2、先天性因素

6个月至1岁的幼儿,母亲给的免疫力已经用完,而自己也没有接触到太多的病原体,自然会表现为免疫力低下;

3、营养性因素

半岁以后的小孩,如果饮食上出现挑食、偏食或者厌食的情况,营养摄入不足或者不均衡,也会影响后天免疫系统的建立;

4、疾病或感染性因素

婴幼儿时期罹患血液病、先天性心脏病、肾病等重大疾病,或者身体受到了重大损伤,都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如果幼儿时期遇到了重大感染问题,如麻疹病毒感染,也会导致免疫系统抑制;

5、没有按计划接种疫苗

参加计划免疫,是为孩子建立完善免疫系统的重要措施;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参加一些计划外的疫苗接种任务。

除了以上可以影响孩子建立完善的免疫体系之外,还有一种办法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免疫力,那就是多喝白开水。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干燥”,会导致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减弱,使得各种病原体更容易侵入体内。让孩子有规律地多喝些水,是一种即有效又便宜的提高免疫力方法,而且副作用还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