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园社区医院儿科团队:给孩子看病 更多的是慈爱之心

文 / 贵州宏立城
2019-04-29 14:30

有人将儿科成为"哑科",原因是有的孩子太小,不能准确地表达身体的病痛,哭闹不停,家长十分心急,这就要求儿科医生要有更多耐心、细心、爱心。春夏交替时节,小儿感冒发烧进入高发期。近期来花果园社区第一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孩子有所增加,该中心儿科全力为患儿提供诊治服务。

近日,笔者来到花果园社区第一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里不少家长、患儿正在等待。在众多忙碌的身影中,次尔独支医生和刘晓荣医生正埋头为孩子进行诊治。西医儿科副主任医师姜晓美正急冲冲赶去接种室,查看接种疫苗的孩子。

诊室里哭闹的孩子、焦虑的家长让整个就诊氛围较为紧张。次尔独支医生和刘晓荣医生专注地询问病情、量体温、听诊、写病例、开药,每项工作都做得仔细、快速。

(儿科诊室)

(儿科医生给患者看诊)

花果园社区第一卫生服务中心儿科由姜晓美主任带队,谢晶、刘毓毓、刘晓荣、次尔独支四位骨干医生轮班坐诊。据统计,中心儿科现阶段每天大约接诊100多名患儿,下午三四点才吃午饭已经是常态。

(姜晓美主任为患者看诊)

姜医师告诉我们,医学知识需要长期学习积累,临床经验不能一蹴而就,儿科医生培养过程充满艰辛。"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队伍,这些年轻的医生非常优秀,特别是次尔独支和刘晓荣这两个小伙子,一毕业就来我们这边坐诊,勤学好问,两年多临床经验的积累,让他们拥有不少小粉丝。"姜医师自豪地说。

(刘晓荣医生为患者开药方)

儿科诊室墙上挂着一面锦旗,这是一位小患者家属赠送的。据了解,去年中心接收了一位患支气管炎的小孩,孩子病情反反复复。姜晓美主任和次尔独支医生接诊后,留下电话与孩子家长保持联系,时刻关注孩子病情。两位医护人员的用心让患者家属感动,从此"医生哥哥"成了孩子的偶像。

(小患者家属赠给儿科医生的锦旗)

有人将儿科成为"哑科",原因是有的孩子太小,不能准确地表达身体的病痛,常常哭闹不停。家长对孩子病情描述不准确,而小孩病情变化又快,因此家长十分心急,这就要求儿科医生要有更多耐心和细心。一直以来,花果园社区第一卫生服务中心儿科忙碌在诊治一线,为社区家长和孩子提供优质医疗资源,并始终坚持:对孩子要有慈爱之心。

(次尔独支医生为患者开药方)

(花果园社区第一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站医护人员细心配药)

花果园社区第一卫生服务中心部分儿科医生简介:

西医儿科副任医师姜晓美

姜晓美主任是第七界中华医学会贵州儿科分会委员、贵阳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南明区医院儿科名誉主任。从事儿科工作30多年的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达到了较高水平。

(西医儿科副任医师姜晓美)

儿科医生谢晶

谢晶医生于2005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毕业至今从事临床工作。2016年6月应聘至花果园社区第一卫生服务中心内儿科工作;2018年医院选派至贵州省人民医院儿科临床进修一年,进修完毕回到中心后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作为儿科的中坚力量,熟练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社区常见的危重症如惊厥、窒息等能熟练诊断及抢救。

(谢晶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