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别乱治,需要的药物家家都有

文 / 小元小医
2018-12-15 00:05

不懂病理肯定说不清一个好的治疗方法,小儿的身体本就虚弱,对于成年人所用药物如果给小儿用的话,不仅量显得过大,药性也显得过重。小儿的发烧和成年人有点不一样,成年人发烧,因为身体各项已经成熟,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是小儿的发烧,无非两点,一种是中虚,一种是内实,内实即内热或者停食。

医院的退烧针,还有各种退烧药,这个就不用说了,副作用一大堆,至于一些物理的退烧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更大的伤害。中医方面,也有不懂医理的医师乱开厚重力大的中药,最后病是治好了,但是却伤了小儿的脾胃。

小儿发热的症状表现就两种,一种是头身热,一种是手心热。这两种症状对应的经络,头身热对应的是足少阳胆经,手心热对应的是手厥阴心包经,这两种热,中虚会引起,内实也会引起,那么如何分辨呢?

这里要说到脉象了,这个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难一点,但为人父母的,如果遇到子女生病了,巴不得什么都用上,感受一下脉搏并不算什么大的难题。如果脉象是轻按多,重按少,轻按比重按有力,这显然是一种虚像的脉。如果重按比轻按有力,这肯定是一种实像的脉。可以想象,你加大了力度,脉搏依然能顶起来,那么里面传来的能量更强,就说明内部热量高或者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产生了更大的压力。

分清了虚实,在治疗上只要弄明白了原理,药物的选择不仅轻而易举,甚至可以是随处可见的。中虚会导致相火不降然后发热,足少阳胆经甲木逆行,手厥阴心包经相火不降,从而表现出头身热,手心热。

中医专业的理论是如此的,但对于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解释起来也是有点复杂,大家可以把中气想象成一个轮子的轴心,足少阳胆经和手厥阴心包经是绕着轴心的外轮,正常情况下,轴心转外轮也跟着转,然后身体健康,某天轴心转动的力量不足了,然后胆经和心包经就开始逆着转,发热就产生了。这时,只要补足了轴心的力量,轴心自然能带动整个轮子正常运行。

补小儿中气的方法,说出来你可能觉得简单到不可相信,就是糖开水,冰糖和白糖都行,或者用黄豆,几十颗黄豆熬水喝,当然黄豆加白糖熬水的效果肯定更好。很多中医师会选择炙甘草之类的中药,效果肯定有,不过对于小儿来说,药性重了一些,小儿生病很容易恢复,用重了药反而会让病情难以恢复,这也是很多小儿一个发烧久看医生都没有效果,甚至越看越严重的原因。

内实依然会导致相火不降,具体的形成原因就如上面轮子的例子,中虚导致的轴心力量不够,内热或者停食也会导致轴心运行的力量不够,然后轮子逆着转使身体发热。这种情况的治疗方法也简单,只需要几十颗淡豆豉熬水喝就行了,如果舌头有黄苔,口气臭,这是停食较重的表现,把淡豆豉多加点就行。有些医生在这种情况会选择山楂、槟榔等,这些厚味的药,对成年人效果肯定很好,但是对于小儿来说,药性还是过重,容易引起脾胃的损伤。

小儿身体本就弱小,所以在用药上必须选择相对平和的中药,按治成年人的方法来治小儿,治好了是运气,一旦治不好,害别人一生,所以,医者对于儿科,必须引起警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