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5天了,宝宝还是没拉大便”,请妈妈不用担心,这是好事!

文 / 妇产科医生
2018-12-14 18:37

“医生,我家宝宝已经3天没拉大便了,你帮我开点调肠胃的药”

“医生,我好担心啊,以前我家宝宝一天拉4~5次大便,最近5天反而一点大便都没拉,会不会是便秘或其他什么问题啊”

在门诊上班,经常会遇见来咨询宝宝大便问题的妈妈,其中,“宝宝好几天没大便”这问题是最常见的。特别是新手妈妈碰到这样的事时,自己改变了饮食,给宝宝吃了益生菌,接着观望了几天,可宝宝的“粑粑”好像在和自己捉迷藏似的,依然不见踪影,这时,妈妈就会觉得这“便秘”是件棘手的事。最后,只能忧心忡忡、火燎火急地跑来医院就诊。


宝宝几天不拉大便了,难道是便秘了?并不全是呢,看来妈妈们可能是误会便秘了,宝宝也很可能攒肚啦!

“攒肚?”

“什么叫攒肚?”

“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这词呢?”

其实,攒肚是民间说法,医学上并没有这个学名,但这种现象的确存在。攒肚又叫攒肚儿、攒肚子, 一般在宝宝满月后出现,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宝宝2~3天或4~5天,有的甚至于15天不排大便,但身体并无不适。它和便秘有着神之似的概念,通常妈妈们会对它们俩傻傻分不清楚,经常会“认错”。


攒肚和便秘的区别

1、便秘

便秘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年龄发生;排出的便便是比较干燥、硬,宝宝想排便时需要用上洪荒之力来拉,满脸憋红。此外,可能还会伴有睡眠不稳、对吃不感兴趣、排便时容易哭闹、烦躁不安等难受的症状。


2、攒肚

一般都发生在宝宝1~6个月大的时候;排便次数变少,但大便是正常的黄色,软硬也适中,多是软乎乎稍呈条形的样子,在排便时也没有什么痛苦的表情,拉起来不费劲;吃喝玩乐一样也没落下,照常不误!

宝宝为什么会出现攒肚呢?

这是因为正常的母乳喂养婴儿大便中水份占干湿比重的80%。其中,有形成分内的三分之二是食物残渣,三分之一是肠道正常细菌,还有微量的矿物盐类、胆色素及衍化物、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等。这些细菌是对人体有益的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等,它们能充分的分解食物残渣产生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人体吸收利用,与人共生共存。而母乳喂养儿的大便中的有益菌群中主要就是这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由于食物被充分分解,造成食物残渣产生很少而不能及时形成对直肠的排便刺激而造成“攒肚”的。


换个角度看,攒肚是因为妈妈的母乳质量相当好,营养均衡,宝宝的消化能力又很好,肠道不需要充分蠕动,从而出现了攒肚现象,所以说这是件好事呢!

出现攒肚怎么办?

1、多观察。一般来说,攒肚会在宝宝2个月左右出现,这时候爸爸妈妈应该多注意宝宝的排便情况,在此时可以训练宝宝定时拉大便(如每天早、晚把大便),让宝宝很早就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只要宝宝没出现什么不舒服的反应,该吃的吃,该睡的时候睡,该玩时玩,反正,就是一切如常就好了,不用打乱喂养节奏,也不要用开塞露或其他泻药。

2、坚持腹部按摩,有助于消化。方法:妈妈用手掌或指腹轻轻摩擦婴儿的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由左向右旋转(即顺时针)按摩10次,休息5分钟,再按摩10次,反复进行3回。


3、帮助宝宝做腿部运动。爸爸妈妈让宝宝仰卧,抓住宝宝双腿进行10次屈伸,然后单腿各屈伸10次。这样会帮助婴儿的肠蠕动,有利于大便的排出。

4、多喝水和增加奶量,利排便。每天在两次奶之间喂一些白开水,以及增加宝宝的喝奶量,这些都是可以促进宝宝排便的。

5.刺激肛门排便。每天两次在宝宝吃奶后20-30分钟左右(不要在宝宝刚喝完奶的时候,避免溢奶),用油质外用药(茶籽油、紫草油等)涂在宝宝肛门口,垫上软纸,轻轻推按肛门,慢慢做10次。一般很快即有便意或排便;用消毒棉签蘸上植物油,轻轻伸到宝宝肛门口处,也可引起直肠的排便。

最后,允许我再啰嗦一下:攒肚是宝宝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不是每个宝宝都会有攒肚的经历哦,只要咋家宝宝的生长发育都正常,攒肚不攒肚又有什么关系呢?要是妈妈实在分不清宝宝是攒肚还是便秘的话,在宝宝有3天左右没拉“粑粑”的时候,就带他来医院给医生叔叔或阿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