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我知道面对孩子的疾病,您很害怕!

文 / 吕丙涛儿童科普讲座
2018-07-19 17:36

家长朋友,我知道面对孩子的疾病,您很害怕!

药效有快慢,疾病需循规

桐柏•儿医•吕丙涛

时间:中午12:50

“吕医生,我是***家人,上午在你那儿开的药,这会儿还发烧38.3℃”。电话那头一位家长焦虑的如是说。

“你上午才看的病,药也顶多吃一顿,哪有立竿见影的事儿呢?况且,如果孩子精神状况好,就不必太紧张,超过38.5℃再考虑使用退热药也不迟”,我回答到。

“那总也该有点儿效果吧,咋还是一直在发烧?”

解释了半天,也不清楚电话那头的那个孩子的家长明白与否!!!

这,代表了当今社会诸多家长的就医特点——对医生期望太高,总希望“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可是你们忘记了“药效有快慢,疾病需循规”的科学道理,你们也把老祖宗都知道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的古语抛之脑后。

日常工作中总是遇到很多家长,孩子生病时候非常着急,总想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在张三医生这儿拿了药,吃一天两天感觉没效果,要么就停药,要么就是换医院或者换医生。整的家里都是药包子,其实这样并不好,不但浪费了公共资源浪费你们自己的精力和财力(虽然你不差钱儿),更重要的是有可能贻误病情。其实,作为基层孩子的常见感冒发烧甚至是腹泻,绝大部分医生都能予以准确诊断及治疗,无非就是一个时间问题(包括不同疾病的发展转归以及药物的起效快与慢以及我们家长的护理等等)。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退热药物“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这两个退烧药是对症处理的药物(主要是退烧),它们起效的速度就比较快一点儿,但是也得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左右才能起效。但是比如针对疾病原因治疗的药物比如抗生素,我们大家说的“消炎药”起效就不是那么的快了,特别是口服的抗生素,因为这些药物需要在体内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才能够发挥作用,而达到一定血药浓度通常需要一定时间(根据具体药物的半衰期而定)。

每种疾病都有其独特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有些疾病可能不治而愈,有些疾病可能即便是治疗(住院治疗)也需要一周两周。比如有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可能本身就是自限性的,但是过程可能是比较煎熬,而我们家长往往看到发烧都是焦虑万分,以至于不停的在寻找所谓的“名医专家”。其实说句实话,在我看来对于基层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真是不存在所谓的名医,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家长缺乏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知识的认识和对这些疾病的护理知识”。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通常都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如果你们家孩子吃的好,喝的好,睡的香,精神状况又不赖,大小便正常,那,这个娃儿通常不是啥大毛病。有家长给我说“吕医生,谁谁谁人家可厉害,我在**大医院治疗好几天都没有好,我到人家那里就两天的药,好了,你说人家有水平不!!!”。说实话,我也喜欢治疗这样的二手或者三手的患儿,为啥这么说?基层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病程往往5——7天,经过几个大夫诊治,到我这儿也真是快好了,所以最后接诊的医生其实是捡漏了。这就好比吃饭,你到第一家饭店,吃了一碗牛肉烩面,没吃饱,到第二家饭店吃了一碗粥,还是没吃包,到第三家饭店你又吃了一根油条,饱了!!!你能说前几家饭店的饭不中,不当饿???你能说前几家的饭钱掏亏了???不能吧!!!

看病其实也是这个理儿!诸位的心情,我理解,但是我也不能急功近利,为了一味追求疗效,而去违背疾病发展的自然规律,采用非常办法去透支孩子的健康!!!

家长朋友,我知道面对孩子的疾病,您很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