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妈妈:宝宝离不开他的小毯子,这样化解宝宝的“依恋情结”

文 / 儿科医生妈妈
2018-06-23 06:09

说起宝宝的“怪异行为”或者“怪癖”,妈妈们一定会罗列出一个长长的单子,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钟爱某件物品。

家长问【孩子即将2岁,吃饭、睡觉、游戏...随时随地都要带着一条毯子,出去玩的时候要把毯子抱在手上,睡觉的时候要把毯子贴在脸颊边...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2个多月,孩子是否有问题?毯子已经很脏还担心孩子因此染病】

当孩子逐渐理解客体恒常性之后,开始会有一个“心爱之物”。这个“心爱之物”就像妈妈一样重要,是每个孩子童年生活必不可少的陪伴,(不做强行干预的话)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到3到4岁甚至有些6到7岁。

心理学上把这个“心爱之物”叫做“过度客体”。当然这种“心爱之物”并不一定都是有形之物,有时可能就是一种行为习惯.。比如,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没有具体语义的一种哼唧声或者模仿一段旋律;做出一种特定的手势——往往是具有自我安抚作用的手势;做出一个特别的动作——可能是眨眼、耸肩、摇头、撞脑袋等对于孩子来说具有自我安抚作用。有些孩子会把吮吸母乳当成一种“过渡行为”,有些孩子会把母亲的背上/母亲的怀里当作一种“过渡空间”。无论是有形的“心爱之物”,还是无形的“心爱之物”,都能够抚慰孩子,帮助孩子度过焦虑时光。

孩子的“心爱之物”通常与自己的母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常常就是孩子和母亲之间密切相关的物品/事件。当孩子和母亲分开时,他能够把对妈妈的情感寄托在某个物品/事件上,渐渐的,“心爱之物”会变得和妈妈一样重要,当母亲暂时不在身边的时候,当母亲无暇照顾自己的时候,当母亲逐渐疏远自己的时候,能够代替母亲始终陪伴在孩子的身边,让孩子觉得安心放松。

如果是个有形的“心爱之物”,一般都是质地柔软、气味特殊的。比如小毯子、小毛巾、绒毛玩具等等。有些孩子喜欢拽在手里,有些孩子喜欢缠在胳膊上,有些孩子喜欢贴着脸颊,有些孩子喜欢贴着鼻翼……有的孩子喜欢干净的味道,洗涤剂的气味让他觉得熟悉、舒服、安心;有的孩子喜欢家人的味道,天天贴身携带,上面有妈妈的味道,甚至有全部家人的味道,让他觉得自己时刻都被爱包围着。

在孩子心理上还没做好准备告别“心爱之物”之前,“心爱之物”会与孩子如影随行,一旦“心爱之物”消失不见,毫不夸张地说,整个家庭可能陷入一片混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顺其自然吧。

其实,家长对于“心爱之物”本身通常还是能够容忍的,只是很难容忍“心爱之物”的卫生情况。大可不必担忧,“心爱之物”不会携带病毒,也不会让孩子陷入疾病,如果想要清洗,又不想让整个家庭陷入混乱,你可以建议孩子与“心爱之物”一起洗个澡,相信孩子会很愿意接受这个建议的。(在孩子对物品大小还没有清晰概念之前,剪两半换洗也是办法。虾米小的时候,我是先把小被子里面的棉花掏出来

然后又找了个机会悄悄把被面剪成两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