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桂林多人已中招!严重可致死亡

文 / 居桂林
2018-05-29 12:25

天气逐渐转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据了解,桂林疱疹性咽峡炎又进入高发期。

网络配图


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桂林多名孩子中招


据市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说,从4月开始,因发烧前来就诊的孩子大幅度增多,很大一部分儿童被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


据统计,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每日接诊200多位患儿,其中三分之一的患儿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此外,市妇女儿童医院的儿科门诊确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也有上升趋势。


网络配图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的区别


每年这个时候,都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


但由于手足口病是法定传染病,一旦幼儿园或学校出现集体发病情况,就常常会让班级停课甚至关闭整个幼儿园,所以家长对它了解越来越多;而对于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就有些陌生了。


据医生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同一类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造成的。虽然是由同一类病毒引起,两个病症状也有些相似,都会在口腔里看到疱疹溃疡。


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名为柯萨奇的肠胃病毒引起,特征就是持续高烧39-40°,咽部会有疱疹。孩子精神烦躁,食欲差,流口水。



目前已知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16 (CA16) 是我国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


相关研究表明,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中,10%~30%住院病例会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而脑干脑炎成为了EV71感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标志性特征。发病后进展快,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识别和救治往往会导致死亡


网络配图


2015年6月,杭州萧山第一人民医院收诊了一个11个月大的男婴,因为只是高烧,而手、足等部位没有出现皮疹等手足口病的明显症状,家长一直以为是疱疹性咽峡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待第三天病情加重送到医院时,该患儿已经心肺衰竭,最终抢救无效。其实,这个婴儿感染的是EV71型手足口病病毒,但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无法确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所以,若家里孩子出现疱疹性咽峡炎症状家长且莫掉以轻心,及时送医治疗,同时做到每日复查。


网络配图


对抗病毒流感,四条“红线”要警戒!


红线一:宝宝发烧超过三天,需及时就诊。

虽然多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属于自限性疾病,症状较轻的孩子一般一周左右痊愈,但少部分孩子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如果患儿超过三天高烧不退,或出现浑身发软,呕吐,惊跳,肢体抖动等情况,要高度怀疑并发脑炎可能,需及时就诊。


红线二:别凑热闹,少去人多的地方。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染,所以,体弱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

已经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


红线三:外出回家及时洗手,家长不要忽视。

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许多家长对孩子们都是这样要求并且执行的,对自己就难免松懈,这同样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

成人接触了手足口病毒同样可能感染此病,由于成人抵抗力强等原因,没有出现手足口病的相关症状,但是已经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了。



虽然没有相关症状,但体内已经携带了该病毒并且也会向外排毒,传染给孩子。所以,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换洗衣服、晒被褥。

红线四:不要乱用抗生素。

有的家长说用抗生素去预防,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抗生素是杀菌和消炎的作用,却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乱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菌群混乱,无形中会延长病程,加重病痛。



赶紧提醒身边亲朋好友,近期多关注自家孩子的状态,身体若有不适,速度去医院看看!觉得本文提醒及时的请点zan


来源:桂林事儿、网络

编辑:小松

居桂林转载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