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骨科专家教你如何为孩子选一双“好鞋”

文 / 广东卫生计生
2018-05-18 19:26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欧丽影敖天芝

藤堂静师姐教给我们一句至理名言

一定要给娃选一双好鞋

才能让他快高长大

到最美好的地方~~~

可是

宝宝出生到现在

一到买鞋时,选择困难症就犯了

脚长这么快,要不要特意选大码?

皮革、超纤、布料、尼龙

到底选哪种材质?

女儿才10岁就嚷着要穿高跟鞋

简直不要太臭美

骨科专家说

“儿童处于体格发育的关键时期

鞋子穿得对不对

对足部发育的影响非常大。”

好了好了

废话不多说

呈上“葵花宝典”

儿童选鞋5个原则

尺码:稍大1cm左右

鞋必须适脚,不能太肥或太瘦,要量出孩子的脚长。

鞋前面的空间要合理,鞋一定要很好包住儿童的脚,鞋可以稍微大一点,1cm左右为宜。

款式:学步鞋选高帮款

学步鞋要选择帮面较高、鞋脸比较深的款式,这样的鞋比较包脚,鞋不容易掉下来。

浅脸鞋或低帮鞋虽然容易穿上,但孩子的脚后跟窄小,不易挂住鞋,安全性不够。

鞋面:皮革、超纤等透气性好的材料

皮革、超纤等透气性好的材料均可。

要保持鞋内干燥、舒适,避免穿合成材料的鞋,透气性较差。

尽量不要选择布鞋、毛毛虫鞋,材料太软,无法固定孩子脚在鞋里的位置。

鞋内垫:选择棉布、绒面皮革类

鞋垫不能太软,要让脚掌有抓地的感觉,这样既能锻炼脚部肌肉,还能刺激脚底神经发育。

材质选择棉布、绒面皮革类,保持脚掌舒适即可。

另外,配上鞋垫后,鞋内自带的垫可以去除。

鞋跟:选择平底鞋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穿上有鞋跟的鞋会使上身前倾,臀部凸出,全身重量压在前脚掌,而不是全足,前脚掌及脚趾受挤压容易变形,不利于脚部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尽量选择平底鞋。

若是足跟不着地或长短腿的孩子,可以适当补高鞋垫的脚后跟部分。

童鞋也有年龄之分

乳儿期(1个月~1岁)

不必穿鞋,天冷穿袜子

这个时期孩子发育和生长速度较快,脚部骨骼形态没有形成,穿鞋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医生建议不必穿鞋,夏天光着脚丫,天凉穿袜子即可。

幼儿期(1岁~3岁)

选择轻便防滑耐磨性好的鞋子

此时期孩子正在学步,每天花费大量的精力学走路,而且自身双腿的肌力不足,所以要尽量选择轻便的鞋子。

同时注意鞋底的摩擦力,选择防滑性能适中的鞋子。

孩子走路不稳,鞋底太滑容易摔跤,过于防滑鞋子又会出现粘地的问题,不利于行走。

此外,选择硬度适中且耐磨性能好的鞋子。

孩子在走路时,身体重心全在脚上,如果鞋底太软,重心容易不稳,加上孩子步态不稳,足背屈(翘脚尖)的能力差,鞋子的磨损度会大很多,但不宜太硬,容易形成扁平足。

需要注意的是,鞋帮要选择透气性好的材料,后帮尽量包裹住脚腕部位以保护脚腕。

学龄前期(3岁~6、7岁)

鞋底后跟和后帮要高硬透气

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在生长发育,踝关节不稳定,跟腱容易出现内外移,所以选择鞋底后跟和后帮相对高硬的鞋子,一是起到支撑和稳定踝关节的作用,二是使后足的骨骼可以垂直生长。

同时鞋底脚趾关节要易于弯曲,满足鞋子的合脚性,帮面和鞋底材料要满足舒适性和透气性的要求。

如有长短腿的孩子,鞋垫后半部如有补高,需选择相对高帮的鞋子,否则,走路时脚后跟会露出来。

学龄期和青春期(6、7岁后)

选择合脚型的鞋子

这两个年龄段的儿童骨骼各部位已经发育成熟,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消费观,在买鞋时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

他们通常追求时尚气息,追求舒适性和外观美的结合。

所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设计童鞋时引用成人鞋的设计理念,使童鞋成年化。

例如女孩喜欢模仿成人穿高跟鞋,但是过早穿高跟鞋会使前脚掌受力过重,导致脚部变形。

所以建议这两个年龄段尽量要选择平底、合脚型的鞋子。

通讯员:游华玲

编辑:赵莹 曹思扬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