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免肝”:更年期女性多见

文 / 大众医学
2018-06-08 09:23
“自免肝”:更年期女性多见

指导专家/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 王俊学

刘女士今年40岁,连续三年体检发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近半年来自感乏力,食欲不佳,时有全身关节隐痛,月经不规律,无特殊服药史及饮酒史。进行肝功能、免疫球蛋白、肝脏超声等检查后,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脂肪肝等疾病;进一步检查发现,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阳性。结合肝活检病理检查后,刘女士被确诊自身免疫性肝炎,使用泼尼松治疗3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发病:更年期女性多见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4,多发生在更年期。在美国,自身免疫性肝炎占慢性肝病的10%~15%,我国尚无统计数据,但随着相关实验诊断技术的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诊断。

诊断:IgG升高,相关抗体阳性

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呈慢性进展,肝损严重时会出现恶心、乏力等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关节症状,极少数患者呈急性发作。临床上,大部分患者是在体检时发现ALT升高,进一步检查发现血丙种球蛋白升高,主要是IgG(免疫球蛋白G)水平升高,80%左右的患者一些自身抗体出现阳性,主要有抗核抗体(ANA)及抗平滑肌抗体,少数患者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阳性。肝活检会发现特征性的界面肝炎改变,肝细胞玫瑰花样改变,严重者出现桥接坏死,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对于该病的诊断,首先要排除病毒、药物、酒精等因素所致肝病,结合自身抗体阳性及肝活检病理改变,进行综合评分后,才能确定诊断。

治疗重点:免疫抑制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如果长期延误诊治,可发展为肝硬化,因此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治疗药物主要有皮质激素、硫唑嘌呤及来氟米特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果进展到肝硬化,则疗效和预后较差,若发展为严重的肝功能失代偿,则需要考虑肝移植。

生活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心态,进行适度锻炼,避免劳累及熬夜,忌酒,慎食油腻、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近年来,临床上观察到一些药物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因此,大家平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滥用药物,一些成分不明的保健品也应慎用。

精彩文章回顾

“自免肝”:更年期女性多见

“爱肝联盟”是什么?

“爱肝联盟”是国内五百余位肝病相关学科专家,联合《大众医学》杂志、《实用肝脏病杂志》共同发起的肝病患者关爱平台。

本项目入选2018年度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项目,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8dz2307300)

欢迎关注“爱肝联盟”

快速关注:点击题目下方蓝字“爱肝联盟”

微信号:china-fattyliver

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中国脂肪肝防治指南(科普版)》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爱肝联盟”微信公众号

“自免肝”:更年期女性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