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吴孟达,后有廖启智,这些癌症为何一发现就是晚期?

文 / 胖子说健康
2021-03-31 10:55

2021年2月27日,经典“黄金配角”——香港演员吴孟达因肝癌救治无效去世,据悉,其在2020年年底确诊肝癌。

2021年3月28日,曾两度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香港演员廖启智因胃癌去世,他于2020年12月被发现患有胃癌。

图1 廖启智

两人从发病到猝然离世都不过短短数月时间,想来在疾病确诊之初就应该处于晚期癌症阶段,所以疾病进展才会如此之快。

癌症的预后和癌症治疗的时间早晚息息相关,以胃癌为例,如果在癌细胞扩散到胃以外的部位之前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则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如果癌症已经扩散到胃部周围的组织或器官、淋巴结,则5年生存率下降为32%,如果当癌症已经扩散到远端组织或器官,5年生存率仅为6%。

可以说,所有的癌症都是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是为什么这么多的肿瘤一经发现就是晚期?

首先,很多人缺乏筛查意识,虽然近年来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癌症筛查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由于经济、教育水平、医疗条件等原因并不能进行定期的癌症筛查,往往等出现了严重症状之时才会去医院就医。

而且很多癌症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或者不具有特异性,比如胃癌的早期可能没有症状或者出现例如恶性、上腹部疼痛、反酸、胀气等普遍的消化道症状,很多人并没有予以重视,直到晚期才去医院进行检查。

而且,就算定期体检,但是目前很多常规的体检项目并不能很好地检测出癌症,比如说体检中经常要做的胸片检查,胸片一般不能够检测出早期肺癌,早期肺癌需要通过胸部CT才能发现,而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做胃镜可以早期发现,常规体检项目中的抽血或者B超很难发现。

还有一些患者,体检已经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进一步完善检查,并且也就被耽误了。

总之,癌症的早筛、早诊早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健康负责,定期进行肿瘤的筛查,尤其是高危人群更要注意筛查,不同的癌种,筛查时用到的检测项目是有差异的。

早期症状

胃癌早期表现不明显,甚至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疼痛、腹胀、食欲减退、呕血、便血、反酸恶心、贫血、腹部包块等症状。

筛查

胃癌的筛查主要是胃镜检查,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早期症状

肺癌早期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咯血、胸痛、声音嘶哑、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呼吸困难等。

筛查

我国的专家共识推荐对年龄在50~74岁的风险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肺癌的高风险人群应该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吸烟:吸烟包年数≥30,包括曾经吸烟包年数≥30,但戒烟不足15年;

被动吸烟:与吸烟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有职业暴露史至少1年;

有一级亲属确诊肺癌;

肺癌筛查推荐使用低剂量螺旋CT作为筛查手段,不推荐使用胸部X线。研究显示,低剂量螺旋CT可以明显增加肺癌检出率。X线分辨率较低,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效果不佳。

早期症状

结直肠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仅有排便习惯改变。

筛查

推荐一般人群自40岁起接受直肠癌风险评估,中低风险的人群在50~75岁接受结直肠癌筛查,高风险人群在40~75岁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如果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本人患有8~10年的长期不愈性炎症性肠病,本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本人有肠道腺瘤史的人群均可看做高风险人群。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

肝癌

早期症状

肝癌早期通常没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可能会有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筛查

对于有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的肝癌高风险人群,建议男性35岁以后、女性45岁以后定期进行肝癌筛查。应当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和进行肝脏超声检测。

食管癌

早期症状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吞咽食物时有不适感、喉咙疼痛、胸骨后疼痛等。

筛查

推荐40~75岁的人群进行食管癌筛查,有下列危险因素的任何一项为食管癌高风险人群: 出生或长期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

一级亲属有食管癌病史;

本人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本人有头颈部肿瘤病史;

合并其他食管癌高危因素:热烫饮食、饮酒、吸烟、进食过快、室内空气污染等。

推荐使用内镜检查筛查食管癌。

早期症状

多不明显,常以乳房肿块、乳房皮肤异常、乳头溢液,乳头或乳晕异常等局部症状为主。

筛查

乳腺癌高风险人群:

有以下任意一项者:

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

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

初潮年龄过早(≤12岁);

绝经年龄过晚(大于等于55岁);

有乳腺活检史或乳腺良性疾病手术史,有乳腺不典型增生病史。

或者具备或以下任意两项者:

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4个月;

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30岁;

仅使用“雌激素”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

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2次。

一般风险人群从45岁开始进行乳腺癌筛查,建议每1~2年1次;高风险人群从40岁开始进行乳腺癌筛查,建议每年1次。

对于一般风险人群,可单独使用乳腺X线检查或者乳腺超声进行筛查。对于高风险人群,最好使用乳腺X线检查联合乳腺超声进行筛查,必要时可以联合核磁检测。

图2 乳腺癌筛查流程

早期症状

胰腺癌早期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疼痛等,可伴有黑便,便秘或腹泻症状,同时还可能有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筛查

胰腺癌的风险可以根据下表自测,评分≥40分即为胰腺癌高危人群,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

根据危险因素评分,可将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分为:低风险人群(40~70)分、中风险人群(71~99分)和高风险人群(≥100分)。

图3 胰腺癌风险自评量表

筛查应检测CA19-9等肿瘤标志物、CT扫描、磁共振成像、二代测序等等,酌情选择不同组合。筛查频率为低风险人群每年1次,中风险人群每6个月1次,高风险人群每3个月1次。

早期症状

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出现引导不规则出血、接触性出血,白带异常,小腹疼痛等

筛查

采用探究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检查可以大大提高宫颈癌早期筛查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陈万青,李霓,兰平,陈宏达,杜灵彬,孙凤,黎国威,何晓生,王乐,李子一,朱陈,卢明,曹毛毛,孙殿钦,何思怡,李贺,杨卓煜.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J].中国肿瘤,2021,30(01):1-28.

2、赫捷,李霓,陈万青,吴宁,沈洪兵,江宇,李江,王飞,田金徽.中国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J].中国肿瘤,2021,30(02):81-111.

3、赫捷,陈万青,李霓,沈洪兵,李江,王勇,李静,田金徽,周宝森.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1,北京)[J].中国肿瘤,2021,30(03):161-191.

4、张君.TCT+HPV联合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04):53-5

5、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12):2675-2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