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医生】每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胃癌,哪些人需要及时筛查?

文 / 贴心国际康健管理
2021-03-30 19:26

胃癌是发生于胃黏膜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据相关数据,每年约有49.8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每分钟就有一个。


胃癌的日益高发、年轻化和高死亡率,是我国居民面临的严峻现实。

由于50岁后是胃癌的高发年龄段,所以,在40岁左右进行胃癌筛查,这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机稍纵即逝,一旦错过,将抱憾终生。

早期胃癌5年存活率>90%;很多可以在胃镜下手术,不用开刀,不用切胃;晚期胃癌则<30%;也就是说,进展期胃癌有70%的人活不过5年!

然而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预后极为不利。更为重要的是,胃癌在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或者有一些不特异的症状,很容易被当成一般的小毛病;一旦出现症状比如消瘦、贫血、胃痛、呕血、黑便、腹部包块等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晚期了。

因此,若要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对目标人群进行胃癌筛查。

◆ ◆

哪些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种风险因素的叠加,往往会增加患胃癌的几率。

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有些则不能,比如遗传因素和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提前发现它,及时干预处理。

1.性别:

40岁以上男性更容易患胃癌。

2.年龄:

年过40后,人们患胃癌的概率大大增加。大多数诊断出胃癌的患者都在50岁以后。

3.地理位置:

中国的山西、辽宁、福建、山东、浙江等高发地区,胃癌高发多与食用腌渍食物和饮水有关。

4.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似乎是胃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发生在胃下方(远端胃)的胃癌。若胃部长期受这种细菌感染,就可能导致胃炎(称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内层的癌前变化。根除后能降低约39%的罹患率。

5.胃淋巴瘤:

特定类型胃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也称MALT瘤)的患者有更高的胃腺癌风险。

6.饮食习惯:

摄入大量熏制食物、腌鱼腌肉、加工肉类、烧烤和腌制蔬菜的人往往会有更高的胃癌风险。腌渍食品中常常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通过某些细菌(例如幽门菌)转化后,会形成导致胃癌的化合物。

7.吸烟:

吸烟的人胃癌风险是其他人的两倍,尤其是对胃上部靠近食管部位的癌症。

8超重或肥胖:

超重或肥胖是贲门处(胃上方最靠近食管的位置)发生癌变的一个可能原因,但是这种关联性有多高还不明确。

9.胃部手术史:

这些人患胃癌几率会更高。这可能是由于胃部不能产生足够的胃酸,来防止过多的生产亚硝酸盐细菌的出现。术后小肠到胃的胆汁回流也可能增加胃癌风险。

10.恶性贫血:

胃粘膜的某些细胞会产生一种物质,叫做内因子IF,来帮助我们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没有充足内因子的人可能会患上维生素B12缺乏症,从而影响人体产生新红血细胞的能力且造成其他的身体问题。这种情况称为恶性贫血。

11.肥厚性胃病:

胃粘膜过度生长导致胃粘膜褶皱过大并造成胃酸浓度过低。

12.A型血:

由于未知原因,A型血的人有更高的胃癌风险。还有比这更无辜的躺枪吗?更要命的是到现在还搞不清原因。

13.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有家族史的人,患癌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6倍。所以这类人要在更早进行筛查,比如30岁左右。

14.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

包括萎缩性胃炎、腺瘤性息肉、残胃、肠化和异型增生、久治不愈的胃溃疡等。

◆ ◆

哪些人需要筛查?

我国建议以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者需进行胃癌筛查。

符合下列第1条和2~6中任一条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①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②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④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⑤胃癌病人一级亲属;即病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

⑥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总之,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胃癌死亡率,其关键在于胃癌的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进行早期胃癌的筛查,无疑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