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魔鬼共舞:6次化疗,25次放疗,听听这位乳腺癌晚期患者的故事

文 /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2021-02-22 00:33

面对癌症,你会选择束手就擒?还是勇敢抗争?

今天,小艾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乳腺癌晚期患者的真实抗癌故事:1次手术,6次化疗,25次放疗,在漫漫抗癌路上,她从逃避、坚持到“重生”,抗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战役”。她的经历,对于其他患者,或许是一剂精神“良药”。

噩耗降临,不敢面对

王芳(化名),四川德阳人,今年33岁,从事物流分拣工作,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6岁的女儿。2017年2月,王芳无意中发现自己右乳房外侧有一个蚕豆大小的肿块,虽然不痛不痒,但她还是立马到当地医院做了相关检查。

在陌生又昏暗的医院走廊里,王芳焦虑地等待着,一开始,王芳还在暗示自己不会有事的,却等来了不幸的消息:确诊为三阴乳腺癌晚期,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还容易复发和转移。这一诊断,打破了王芳平静的生活,让她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傍晚的黑暗中,王芳走出医院,任凭寒风刺骨,她漫无目的地沿着车道走着,手里紧紧地拽着诊断书,啜泣得像个失去心爱玩具的小孩,更多的却是自责与懊恼:如果我死了,我的父母和孩子谁来照顾?治疗要花这么多钱,我们怎么能负担得起?!

那段时间里,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学,王芳基本不见任何人,也不敢把自己患癌的消息告诉家人和朋友打算听天由命或找些民间的“偏方”就算了。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的我就像鸵鸟,遇到危险就把头埋进沙里,不敢面对。”

接受治疗,艰难抗争

由于没得到及时规范的治疗,王芳的病情开始恶化。4月,右乳房出现脓液,她开始意识到严重性。她的家人和朋友也觉察到了她的异常,带着她再次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已经向淋巴结转移,要尽快进行手术。

在家人和朋友的开解下,王芳开始慢慢直面现实,走出阴霾,她清楚地明白,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接受治疗才会有机会继续赡养父母和孩子,而不是抛下烂摊子一走了之。

很快,王芳进行了右乳全切手术及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非常成功,但这也不代表王芳可以开始松懈,她与癌症的抗争才真正开始。

术后,王芳开始接受一系列的放疗和化疗。王芳每3周就要接受一次化疗,每次都要输液大约6小时,化疗期间,王芳出现了脱发、呕吐等症状,经常吃不下饭,有时好不容易吃一点,又全都吐出来了,全身疼痛更让她彻夜难眠。

6次化疗结束后,王芳又前后进行了25次放疗。期间,她的脖子开始变黑和掉皮,而且又痛又痒。更难受的是,放疗导致王芳的伤口愈合得很慢,穿衣服的时候一触碰就有撕心裂肺的痛,且伤口流出的脓水散发出恶臭,“即便换衣服都难以掩盖那种恶心的味道。”王芳不忍回忆道。

“那大概是我人生最难熬的日子了吧。”王芳说,为了治病,当时家里花了近20万,其中有10万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当时真的很想放弃,随时做好离世的准备了,但每次看到女儿坐在床边,瞪着大眼睛说:“妈妈,你快点好起来,我想要妈妈接我放学。”她便转过身擦掉眼泪,暗暗地让自己重新振作。

在医护人员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两周后,王芳胸前溃烂的伤口长出了新肉芽,慢慢地,创面越来越小,异味慢慢消失,王芳的心情逐渐明朗起来。

转换思维,与癌共存

以前,王芳总以为“得了癌症就会死”,但让王芳意想不到的是,复查结果提示病情稳定无进展,这意味着这么久的坚持都是值得的,王芳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感受到生的希望,后续也愈加配合治疗。

如今,王芳的身体状况已趋于正常,一边治疗一边工作,只需定期回医院复查就好。经历了病痛的折磨,王芳才明白,抗癌最好的状态可能就是与癌共存。与其消沉忧愁,不如开朗一些,过自己该过的生活,甚至要活得比患病前更加精彩。同时,为了帮助更多的病友度过难关,王芳总结了5条自己与癌症斗争的心得:

第一、面对现实,及时疏导。

得知自己患上癌症,确实是一件非常难以接受的事情,尤其是晚期的患者,更容易放弃生的希望。但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不少晚期癌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能够有效提高五年生存率。据国家肿瘤专业质控中心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恶性肿瘤患者五年生存率已上升至40.5%

北京肿瘤医院的宋玉琴医师表示:“好心态是治疗的保证。得病本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为什么要痛上加痛,让自己更难受?”因此,患上癌症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患癌不等于世界末日,要正确认识所患的癌症,及时需求帮助。当痛苦与忧愁无法排解,不妨告诉你的家人、朋友或是病友,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作为癌症患者的家属,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生活质量,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与关怀;同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给患者积极的影响。

第二、配合医师,综合治疗。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杨俊兰表示,正确的首诊首治是决定患者命运的关键第一步,因此首诊首治要找对医院、选好医生,耐心完成所有的诊断检查,并与医生商量制定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不同专家的判断和治疗方案不一样,有条件可以到多个医院咨询治疗方案,从中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手术并非癌症患者的唯一选择,目前,手术与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更佳。

在后续的治疗中,需要充分信任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当然,信任不等于盲目崇拜,一旦治疗过程中身体出现任何不适,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健康饮食,学会养生。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王小衡医师认为,癌症患者的饮食不必过于忌口,应该挑选自己喜欢又符合胃口、富含高热量、高蛋白的“普通食品”,如鸡蛋、牛奶、鱼类、蔬菜、水果等,少吃多餐,增进食欲,促进康复。

同时,避免给患者吃口味很浓及香料很多的食品,因为食品的气味可使恶心加重、食欲减退,可试用稀饭或温粥、冷盘等。另外,注意早睡早起,作息规律,增强免疫力。

第四、坚持运动,增强体质。

在经过治疗后,癌症患者的身体虚弱,但适量运动对身体功能恢复很有帮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潘宏铭教授表示,病人在康复期进行锻炼时,应该一步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就拿游泳来说,一开始可以游几十米,1-2周后,增加到100米,如此循序渐进。他说:“肿瘤病人在运动时要注意不能尽全力,也就是体力要花费8分,保留2分。因为经过前期治疗,病人的身体已经透支得厉害,运动后让体力有所积余,更助于康复。”

中国武警病理科主任纪小龙还表示,癌症患者的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等慢运动,不要苛求运动量。慢跑每天至少要坚持30分钟到1小时。老年人如果因腿脚不方便,慢走或快走也行,但需要适当延长时间,建议达到全身出汗的效果,时间可选择在下午3点到晚上9点

第五、预防转移和复发同样重要。

肿瘤好复发,就像掉到地上的麦粒一样,很难发现。在我国新诊断的实体瘤患者中,术后1年复发率为60%,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患者超过80%;肿瘤患者治疗结束出院后的1~3年内正是复发、转移的高危期,有2/3的人已经出现临床检查转移,90%的患者都是在这个阶段发生的转移、复发,导致肿瘤治疗前功尽弃的。因此,术后前三年要格外关注,定期复查,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在术后3~5年内定期复查的内容包括原发病灶、肿瘤相关指标的复查等,这样才有助于发现早期的苗头。

如今即将迈入抗癌的第5个年头,王芳虽然很担心癌症会复发,但她表示:“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抗癌路上最终战胜的是自己!

参考资料:

[1]《抗癌从好心态开始》.健康时报.2012-11-26

[2]《癌症患者防复发六大攻略》.健康时报.2015-01-15

[3]《肿瘤专家送你防癌四字诀:节食+运动》.青年时报.2017-02-07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