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肝癌"越来越多?这3种食物是"凶手",医生奉劝别再吃了

文 / 问上医
2019-03-06 23:06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

同时,肝脏也是人体最大的"哑巴器官",受了伤也"有痛说不出",所以很多肝癌都是中晚期才被发现。

为何"肝癌"越来越多?这3种食物是"凶手",医生奉劝别再吃了

为何"肝癌"越来越多?这3种食物是"凶手"

食物一:酒类

酒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级致癌物"。

喝酒之所以会伤肝,是因为90%的酒精都在肝脏代谢。而酒精中的乙醇会经过乙醇脱氢酶作用代谢为乙醛。然后,在经过乙醛脱氢酶的作用再代谢为乙酸。

在这个代谢链条中,真正伤肝的是乙醛,乙醛对肝细胞有毒害作用。

此外,酒精还会影响到肝脏对脂肪的代谢。许多爱喝酒的人,往往会患上酒精性脂肪肝。之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更容易转变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为何"肝癌"越来越多?这3种食物是"凶手",医生奉劝别再吃了

食物二:霉变食物

黄曲霉毒素也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强的毒素。

通常存在于霉变食物中,如变质的玉米、坏了一半的苹果、有哈喇味的食用油等。

黄曲霉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在于:它会在短时间内直接对肝脏发起"攻击",破坏肝细胞。

而肝细胞有极强的"再生功能",当肝细胞反复坏死、再生、坏死,就会诱发"肝癌"。

有数据显示:黄曲霉毒素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

为何"肝癌"越来越多?这3种食物是"凶手",医生奉劝别再吃了

食物三:腌制不当的食物

腌制食品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

腌菜在刚开始腌制的3天到15天中,硝酸盐会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其含量是最多的。

所以,腌菜可以吃,但是要注意"可食用时间"。

我国北方地区腌咸菜、酸菜的时间通常在30天以上,南方地区腌酸菜、泡菜要在20天以上,相对安全。

真正危险的,是那种只腌两三天到十几天的菜。有些家庭喜欢自己做点短期的腌菜,也喜欢把凉拌蔬菜放两天入味再吃,这些都是不安全的做法。

为何"肝癌"越来越多?这3种食物是"凶手",医生奉劝别再吃了

养护肝脏,远离肝癌,日常生活应注意以下3点:

第1点、多喝茶

喝茶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代谢循环,还有利于补充身体内缺少的一些微量元素,对于肝脏来说,菊花茶就比较合适。

云台冰菊中含有胆碱、硒、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能有效防止脂肪聚集,减少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

为何"肝癌"越来越多?这3种食物是"凶手",医生奉劝别再吃了

其中,硒——被称为"抗肝坏死保护因子",各个器官中肝脏中含量最多,多数肝病患者体内均存在缺硒现象,并且,病情越重,缺硒也越重。

国内外多项研究均表明,乙肝迁延不愈与缺硒有很大关系,肝病患者补硒有很好的效果。

建议,每日泡服云台冰菊,有利于硒元素充分吸收,保护肝脏,修复肝细胞,利于肝脏健康。

第2点、少熬夜

肝脏具有自我修复能力。

但对于许多人来说,熬夜几乎成了一种习惯。

可是,要注意的是,11点到1点之间是肝脏排毒的最佳时间,如果这个时间还未入睡,肝脏的排毒就无法正常的进行,这大大加重了肝脏的负担。

所以,平时要注意多休息,少熬夜,给肝脏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修复,这样肝病也不容易找上门。

为何"肝癌"越来越多?这3种食物是"凶手",医生奉劝别再吃了

第3点、查抗体

众所周知:乙肝——肝硬化——肝癌是三部曲。

我国有近1亿乙肝感染者,每年约有 2%~10% 会发展成肝硬化,其中 3%~6 % 最终发展为肝癌。

接种乙肝疫苗是最直接预防肝脏患病的方法,可很多人在小时候接种完乙肝疫苗以后,就以为可以预防一辈子。

但,事实是,每六年就需要去检查一下"乙肝两对半",若发现体内无抗体,就要及时去附近防疫站接种。

为何"肝癌"越来越多?这3种食物是"凶手",医生奉劝别再吃了

养护肝脏,还要做好"三个字"

第一字:动

运动不仅会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排出体内毒素、减轻肝脏负担,亦可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

走路,无疑是最为简单有效的护肝方式。

闲来无事,饭后走一走,疏泄肝郁,强健肝脏,十分有益。

为何"肝癌"越来越多?这3种食物是"凶手",医生奉劝别再吃了

第二字:笑

笑能够缓解情绪,减少压力。

良好的心情,不仅可以消除不良的情绪刺激,减轻肝脏的负担,还有利于肝气抒发。

因此,经常笑一笑,肝脏也会更加健康。

为何"肝癌"越来越多?这3种食物是"凶手",医生奉劝别再吃了

第三字:敲

敲打肝胆经,可疏通经络,强壮肝气。

做法:双手握拳,从膝关节内上方开始,拍打四下。

然后,转至胆经,从环跳穴开始,拍打四下,敲至膝关节外上方,慢慢收回。

反复进行敲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