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癌症的治疗方向是什么?院士们告诉你答案!

文 / 保健时报
2018-08-23 21:08

8月17~19日,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在沈阳召开,其中有30余位中外院士参加了此次盛会,共商抗癌大计。据《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2016年中国城市恶性肿瘤位列全人群死因第一位。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率,公众应该怎么办?未来肿瘤治疗的方向是什么?听听参会的部分院士怎么说。

2018 中国肿瘤学大会召开,院士共话癌症防治良方

三成肿瘤可预防,三成肿瘤可通过早诊断治愈

保健时报记者 董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

癌症晚期再治疗是杯水车薪

全世界每5名肿瘤患者中,就有1名是中国人;医院中每 5 名死亡患者,就有1 名是肿瘤患者;肿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费用,是普通疾病的 5 倍左右。针对这样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肿瘤并不可怕,有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1/3的肿瘤可以通过早期诊断治愈,还有1/3的晚期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正规治疗,获得长期的生存。我们的战略应该是重视后 1/3,狠抓前 2/3。而我们现在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后面的1/3,得病以后再来治就是杯水车薪,力不从心,这就是我们要做的科普宣传的重要原因。

其实早期治疗花费少、痛苦小、恢复快。这些只有通过科普宣传,才能够让公众知晓,只有医生和公众都了解前2/3,才能做好肿瘤的防控。

现代医学有两个误区:一是等待医学,等着得病再制订相应的医学标准;二是对抗医学,得了癌症,就一贯地把杀死癌细胞当做最终目的。

其实,肿瘤的防治贵在整合,难在整合,也赢在整合。肿瘤治疗也应遵从“整合医学”的理念,将各领域、各学科最前沿的知识理论和临床最有效的实践经验整合,在事实、经验、医术中来回实践。将基础研究成果、临床探究进展、传统中医智慧等各方资源有效整合,是未来肿瘤防治成功与否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兼医学部主任詹启敏:

精准医疗是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癌症的发病率仍处于上升趋势,每年有 430 万新发癌症病例和280 万癌症死亡病例。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癌症的发病率已经开始出现拐点,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出现发病趋势的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要更加关注癌症的防治。

肿瘤就像一座浮在水面的冰山,水面以上部分是被诊断出的肿瘤,水面以下部分是未知的,就像肿瘤形成并产生临床症状之前的深层次分子生物学改变。现有临床诊疗也主要针对肿瘤形成的最后阶段,显得被动,临床疗效大打折扣。

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和学科的不断发展,精准医疗也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这是未来医学的大趋势。精准医疗就是根据各个患者的个人体征量体裁衣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随着精准医疗逐渐变得更加有效,势必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从高端技术变成大众的适宜技术,避免重复无效医疗,也会降低医疗费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

未来10年,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是重中之重

在过去40 年中,肿瘤发病率每年都在增加,死亡率较高,可见,肿瘤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我们开始对新发肿瘤进行统计,形成发病率、死亡率的监测,发现肿瘤59种,并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进行研究。

研究数据对肿瘤的防控有着深远意义。比如很多人质疑肺癌和吸烟的关系,他们认为身边有的人吸烟几十年也没得肺癌,但有的人没吸烟,却得了肺癌。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大样本研究,30%左右的肺癌和吸烟相关。此外,还有喉癌、食管癌等癌症都和吸烟有关。

作为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跟遗传因素、行为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不良习惯息息相关。肿瘤发病率在过去 40 年持续攀升,发病率占全世界的1/5,但死亡数却占世界肿瘤死亡数量的1/4。因此,下一个 10 年,在肿瘤防治领域,降低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肿瘤或癌症的治愈率将是重中之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在肿瘤免疫治疗快速发展的今天,放弃联合免疫治疗或许是肿瘤治疗的一大机遇。近年来,肿瘤治疗越来越趋向于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和化疗是目前控制肿瘤的三大主要手段。然而,肿瘤复发和转移仍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方式,与常规肿瘤治疗联合能够激活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从而特异、持续地识别并杀伤全身肿瘤细胞。最近的研究证实了介导此类效应的相关免疫机制,为发展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在未来的10年内,随着免疫治疗在临床应用的不断突破,合理地应用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可能会为目前肿瘤的标准治疗带来巨大变化。

局部放疗与全身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是放疗与免疫联合治疗成为可能。大量临床前期试验已取得显著疗效,部分临床试验正在探索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确定合适的放疗部位以达到联合免疫治疗的最佳疗效,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在不同类型肿瘤中选择合适的免疫抑制剂,放疗的最佳分割模式与总剂量、最佳的联合时机是放疗与免疫联合治疗成功的关键。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王存玉:

去除肿瘤干细胞可治愈肿瘤

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的转移、复发、耐药和肿瘤干细胞有密切相关。如果发现新的方法能够把肿瘤的干细胞去除掉,就能控制肿瘤的生长,甚至能治愈肿瘤。

目前常规的化疗药物往往只能抑制肿瘤的生长,但是对肿瘤干细胞的杀灭却没有很好效果,然而肿瘤治疗成功、治愈的关键就是怎样把肿瘤干细胞去除。

“目前在不同的实体瘤上都发现了肿瘤干细胞,并且都有一定的特性和特点,在这个基础上如果研制一种药物,在放疗和化疗的同时,去除肿瘤干细胞,肿瘤的治疗就会取得很大的进展。

目前,针对肿瘤干细胞进行杀灭的新的靶向药物已经研制,其效果如何,还得经过临床试验的考验。肿瘤治愈的关键在于预防,我们对于基础的防控工作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对于已知的致癌因素要严格控制。做好这一项工作,在短时间内难以看到效果,在10年、20年后才会有效果。

国内基础研究最近发展很快,但相对来说,美国大的药厂对研发很重视。希望国内的药厂不要总想“弯道超车”,还要重视自己的药物研发投入和基础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信号转导研究中心主任王红阳:

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可控制

肿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慢性疾病,发病有非常多的原因,有很多基因和非基因的因素都参与到发生、发展、转移的过程中。

而基因检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单纯基因检测不能确定是否患病,因为恶性肿瘤是一个有遗传因素影响的慢性疾病,内因和外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外因,比如饮食、生活习惯等都会影响机体本身的癌基因是否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能不能控制肿瘤的发生。单纯的基因检测是不够的,但是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很多机体存在的基因突变,一些遗传因素。

一个人是否患癌症与其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代谢状态、免疫机能相关。遗传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结肠癌患者的子女有一定的可能性携带相关基因,这种情况下应该重视基因筛查的作用。无论是调整生活方式,还是早发现早控制,都可以有效避免遗传因素传到的作用。

所以,要说预防就要从两方面来做,第一是要控制遗传性因素,第二要管住嘴迈开腿,运动可以降低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其中包括肿瘤。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编辑 || 董超